卵母细胞纺锤体多色成像及超分辨成像研究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母细胞非整倍体(aneuploidy)是人类染色体异常情况中最常见的类型,是指染色体的数量比二倍体多或者少一条或几条染色体。造成人类常染色体非整倍体这一异常类型的主要原因是卵母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发生错误的减数分裂,这一异常也是导致女性不孕不育和胎儿先天畸形等相关疾病的主要内在因素。由于卵母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复杂性和研究手段的限制,虽然人们已经对染色体减数分裂这一重要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其异常的确切机制还未能阐明。纺锤体是一种形状像纺锤的细胞器,它的主要成分包括微管,附着在微管上的动力分子马达和一些复杂的超分子结构,它在卵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因此研究纺锤体的微细结构、关键分子的精细定位,探索引起其异常的原因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意义。由于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传统的荧光成像方法不能同时对多种蛋白进行成像和共定位,本研究采用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对构成纺锤体的微管蛋白(Tubulin)、动力蛋白(Dynein)以及染色体(Chromosome)三种重要分子或结构进行多色成像,探究其在发生异常时的特点;初步探索了随机光学重建显微(Stochastic Optical Reconstruction Microscopy,STORM)成像系统对卵母细胞纺锤体进行高分辨成像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将为卵母细胞的非整倍体形成机制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卵母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本研究建立卵母细胞体外正常和异常培养体系(原钒酸钠(Sodium Orthovanadate,SOV))浓度为5μmol/L、50μmol/L和500μmol/L),37°C、5%CO2环境中培养18小时后观察卵母细胞发育情况。结果表明:成熟率即第一极体时期(First Polar Body,FPB)的占比随SOV浓度增加而下降,正常培养体系中成熟率为70%,当SOV浓度分别为5μmol/L、50μmol/L和500μmol/L时,成熟率依次为61%、43%和19%。2、卵母细胞三维形态的扫描电子显微成像卵母细胞体外培养18小时,经固定,脱水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对其进行成像得到三维形态图。结果表明SEM能得到卵母细胞的精细外观形貌,并能准确判断其是否排出第一极体,但无法观察卵母细胞内部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3、卵母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卵母细胞体外培养18小时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微管蛋白,动力蛋白以及染色体,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对纺锤体和染色体的正常形态,异常形态,以及微管蛋白和动力蛋白的共定位情况进行成像,利用荧光共定位分析方法对微管蛋白和动力蛋白的共定位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培养体系中纺锤体呈标准的双极型,染色体规则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动力蛋白主要分布在两极上端;异常培养体系中,纺锤体呈各种异常形态,染色体排列杂乱无章,动力蛋白分布较均匀,不再集中两极上端。表明SOV影响纺锤体的正常形成以及微管蛋白和动力蛋白的共定位情况。4、卵母细胞超分辨显微成像卵母细胞体外培养18小时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标记微管蛋白,利用STORM对纺锤体进行成像。成像结果表明:纺锤体微管束直径在100 nm-200 nm之间,与普通宽场荧光成像结果对比,成像分辨率更高;能清楚的看出异常纺锤体的微管分布和走向。该结果表明,STORM超分辨成像技术在细胞内微结构研究中,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定位和分辨细节,可以为卵母细胞非整倍体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研究表明利用SOV可以成功建立卵母细胞体外异常发育模型,SOV会抑制卵母细胞成熟,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对纺锤体上微管蛋白和动力蛋白的定位影响越大。利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成像可以实现纺锤体中微管蛋白、动力蛋白和染色体的空间定位分析,为揭示卵母细胞非整倍体形成的机制提供有力的研究手段;STORM超分辨成像可以观察到微管蛋白更微细结构,通过优化标记方法、拓展成像功能,未来有望为卵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的研究提供更好的帮助。
其他文献
数字全息显微术是一种通过光的干涉记录物体波前并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在计算机中再现物体波前的定量相位测量技术,因其无需接触样品、重建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细胞观测、表面形貌测量以及流体分析等领域。在数字全息显微术中,由“离轴光路结构”和“显微物镜”引入的相位畸变是影响其相位测量精度的重要因素,因而,“如何进行相位畸变补偿”也成为了数字全息显微术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而持久的话题。本文首先回
光纤气压传感器由于结构紧凑、制作简单、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环境监测和工业领域。而随着光子晶体光纤的发展,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传感器由于其有效模场面积大、单模传输范围宽、高双折射效应等诸多优良特性,逐渐的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并制备了三种基于光子晶体光纤的气压传感器,测试了这些器件的气压传感特性,并对其温度和应力等串扰也进行了实验分析。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研究了几种常
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程,如今,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正在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物联网作为新兴产物,体系结构更复杂、没有统一标准,各方面的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其关键实现技术是传感网络。在传感器暴露的自然环境下,如何长期维持网络的完整性成为了传感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光纤传感器因具有抗电磁干扰、耐绝缘、耐腐蚀、体积小质量轻、可接入网络进行远程监测等优异性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mon resonance,SPR)是光与表面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时发生的一种共振现象。SPR对介质周围的环境变化异常敏感,基于SPR的光学传感器由于其高灵敏度、免标记、实时、快速、在线检测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然而提高SPR传感器的灵敏度和检测精度一直以来都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十多年以来,一些先进二维材料如石墨烯、过渡金属
基于微多普勒雷达的人类活动识别可用于许多领域,例如睡眠监测,老人护理,人机交互和反恐监测等等。但是现有的分类算法从雷达数据的表示方式、特征提取和分类识别分析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分类算法对基于雷达的动作进行识别都先对原始数据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原始的雷达数据就表示为频谱图。然后用手工的方式或者用神经网络对频谱图
光声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在近几十年迅速发展,相比较纯光学与声学成像,光声成像技术在成像深度和对比度方面展现出更大的优势。但是,大多数光声显微系统采用压电超声换能器进行光声信号检测,受压电材料固有物理属性的限制,这类探测器的探测带宽有限,通常在几十兆赫兹左右,无法准确响应短脉冲光声信号。这导致了成像系统纵向分辨率较低(通常大于20μm),难以准确定位吸光物质的深度位置。而且,在光学分辨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5G时代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的来临,物联网感知技术得到大力提倡,光纤传感技术愈发得到重视。自光纤光栅问世几十年来制备方法越来越多,对于光纤布拉格光栅而言其制备方法就有:双光束干涉法,相位掩模板法,飞秒激光逐点/逐线法等,应用光纤布拉格光栅作为敏感器件的传感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提出了在特种光纤上制备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FBG),并将其作为检测外界环
偏光片,作为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FT-LCD)最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其性能对液晶面板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而偏光片外观缺陷会降低整个液晶面板的显示质量,甚至造成整个面板的报废。因此,研究偏光片外观缺陷视觉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难以检测的细微透明压痕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偏光片外观缺陷饱和成像检测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一种饱和度指导的极细微压痕缺陷图像增强方法。条纹
近些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的焦点。在人工智能时代,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智能手机的人脸解锁功能以及人脸支付功能等,因此人脸识别技术识别性能的提升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热点。为此,一些先进的人脸识别算法被相继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如非负矩阵分解算法(NMF)等。NMF算法的基本思想是用一组基图像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原始图像,这种对原始图像进行分解的方法符合人类思维中“局部
非晶合金由于其特殊的原子排列结构,具有优异的理化综合性能。在机械、通讯、防护等多种领域存在诱人的潜在应用前景。激光熔覆(Laser Cladding,CL)作为一种新兴的表面改性技术,能够使原始粉末在高功率激光束中熔化至熔覆基体表面自激冷却,形成高致密度且与基体呈冶金结合的涂层。本文采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Fe55Cr25Mo16C2B2非晶合金涂层。影响非晶合金涂层形成的因素很多且相互作用。本文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