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状态下hepcidin高表达对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川芎嗪的干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gaoh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慢性血管性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内皮细胞功能障碍是AS的始动环节,保护血管内皮对于AS的早期防治意义重大。关于AS的发病机制存在不同方面的学说,主要包括脂质浸润学说、炎症反应学说、损伤反应学说、血栓源学说及天然免疫假说等。脂质浸润学说认为AS的产生主要由脂质代谢失常引起,由高血脂所致的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亦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基础。随着铁代谢与AS的相关性研究逐渐增多,铁在AS进展中的促进作用已得到证实,在AS的初期出现斑块内铁沉积增多,通过限铁饮食或铁螯合剂治疗则可减少铁沉积、延缓AS及增强斑块稳定性,对心脑血管疾病起到保护作用。近年来,因一种调控机体铁稳态的关键物质一铁调素(hepcidin)的发现,研究者们对机体铁代谢的分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hepcidin异常表达所致铁过负荷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热点。Hepcidin是铁的自我平衡调节器,而机体的铁稳态主要受hepcidin与膜铁转运蛋白1(ferroportin, FPN1)调控,FPN1是hepcidin的受体以及调控点,它是细胞铁输出的效应器,在细胞铁释放中发挥重要作用,hepcidin通过与细胞表面的FPN1结合,诱导其内化降解来调控细胞内的铁,hepcidin表达的异常可导致机体铁代谢紊乱。现有研究发现hepcidin在AS斑块中高表达,可使巨噬细胞内的铁沉积增多,促进斑块的不稳定性,说明hepcidin与AS斑块内的铁沉积及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已有研究证实铁过负荷可引起小鼠的血脂代谢紊乱,可见铁代谢异常与高脂血症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二者之间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高血脂可否通过诱导hepcidin异常表达影响铁代谢参与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影响AS进程?这个过程与高脂血症伴随炎症反应是否有关?而通过干预hepcidin-ferroportin是否影响AS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尚无研究报道。Maura Poli等发现,肝素可通过抑制BMP/SMAD及JAK/STAT两条通路来抑制hepcidin的表达,进而影响机体的铁代谢。肝素是一种粘多糖硫酸酯类抗凝血药,除抗凝作用外,还可通过抑制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调节血脂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以抑制AS的发生发展,但肝素在临床常用注射给药的方法,且易引起自发性出血等不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使用。而活血化瘀中药现广泛用于抗AS治疗并显示出良好疗效,比如丹参、赤芍、川芎等,可通过抗炎、调节脂质代谢等方面抑制AS的进展。其中,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TMP)是中药川芎的根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既往研究显示其可通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脂质过氧化和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等方面发挥抗AS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铁过载所致的色素沉着及黑斑与中医血瘀证极其类似,那么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活血化瘀中药-川芎嗪的抗AS效应是否与其抑制铁过载有关?又是否通过影响hepcidin表达而发挥作用?为此我们开展了本项研究。本研究通过构建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高血脂状态对大鼠血清hepcidin表达的影响,以及抑制hepcidin表达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的变化情况;为明确hepcidin异常表达与内皮损伤的相关性,借助hepcidin调控子FPN1基因内皮敲除(FPN1Tek-cre)小鼠模型,与同品系小鼠C57BL/6对照观察FPN1 Tek-cre小鼠的内皮损伤程度及功能变化;并在高血脂状态下进一步观察hepcidin上游通路p-Stat3蛋白与p-Smad 1/5/8蛋白表达量的变化;并观察川芎嗪干预后上述模型的内皮损伤、铁代谢及hepcidin相关通路等指标的变化,以期以明确hepcidin参与AS的机制及川芎嗪的干预效应,为AS的发病机理研究及活血化瘀中药抗AS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科学依据。本课题研究包括以下两部分: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1文献综述:本部分从“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研究进展”、“铁代谢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进展”和"Hepcidin的生物学效应”三个方面进行综述。2实验研究: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研究一高脂血症大鼠hepcidin表达变化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目的:探讨高脂血症大鼠hepcidin表达变化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N)、高脂模型组(M)、肝素组(MH)及川芎嗪组(MT),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3组均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N组及M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d), MH组和MT组分别给予肝素钠5mg/(kg-d)、盐酸川芎嗪注射液40mg/(kg-d)腹腔注射,连续7天。注射7天后,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8h,腹主动脉取血后分离血清,生化法检测各组血脂,ELISA法检测血清铁调素(Hepcidin) 、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 (TNF-a)、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M组、MH组及MT组的血脂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M组血清hepcidi、 IL-1、 IL-6、 TNF-a、ET-1、 ROS、MDA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NO与SOD及CAT降低(P<0.05)。与M组相比,MH组和MT组血清hepcidin、 IL-1、IL-6、 TNF-a、ET-1、 ROS、 MDA含量均有降低(P<0.05,P<0.01),但MH组下降更为明显,而给药两组NO及CAT升高(P<0.05),其中SOD有升高趋势,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小结:随着血脂水平升高,hepcidin呈高表达趋势,伴随着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加重,同时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内皮功能紊乱。在应用肝素干预后,血脂水平虽没有下降,但是hepcidin表达水平下降,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减轻,炎症因子表达降低,抗氧化能力有所改善,川芎嗪与肝素有类似作用,故推测川芎嗪对内皮的保护机制可能与其对hepcidin高表达的抑制作用有关。研究二高血脂状态下FPN1基因敲除后小鼠内皮功能的变化目的:通过构建高脂血症模型观察FPN1基因内皮敲除对小鼠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的影响以及川芎嗪的干预效应。方法:80只FPN1 Tek-cre小鼠与40只C57BL/6小鼠均为雌雄各半,分别随机分组,每组20只,共6组,1组C57BL/6小鼠与2组FPN1 Tek-cre小鼠以普通饲料喂养4周,剩余3组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喂养4周后,将以普通饲料喂养的小鼠中,C57BL/6小鼠设为空白对照组(N),FPN1Tek-cre小鼠随机分为FPN1 Tek-cre小鼠普食组(FN)及FPN1 Tek-cre小鼠普食川芎嗪组(FNT);以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中, C57BL/6小鼠设为高脂模型组(M),FPN1 Tek-cre小鼠随机分为FPN1 Tek-cre小鼠高脂组(FM)及FPN1 Tek-cre小鼠高脂川芎嗪组(FMT)。N, M, FN及FM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d)腹腔注射;FNT及FMT组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40mg/(kg·d)腹腔注射,各组注射均连续7天。各组小鼠在注射药物7天后,禁食8 h,每组各抽取5只小鼠,摘眼球取血置于EDTA抗凝的采血管中,用于检测CECs的值。剩余各组小鼠摘眼球取血置于促凝采血管中,分离血清,用于各组小鼠生化法检测血脂、ELISA法检测Hepcidin, NO, ET·1、ROS、 MDA, SOD, IL-1、 IL-6及TNF-a的表达。取血后分离小鼠主动脉与肝脏,将主动脉上端约0.5cm与肝左叶根据标准组织切片技术,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用于组织切片及HE染色,主动脉剩余部分放于-80℃C冰箱保存,用于组织铁的检测。结果:1.各组小鼠主动脉内铁含量的比较:与N组相比,M组、FM主动脉内铁含量均显著增多(P<0.05),FN组虽有变化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与M组相比,FM组小鼠主动脉内铁含量虽增多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与FM组相比,FMT组小鼠主动脉内铁含量明显减少(P<0.01)。2.各组小鼠血脂水平比较:与N组相比,M组、FM组与FMT组小鼠的血清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M组相比,FM组与FMT组的TC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而各组的TG(甘油三酯)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3.各组小鼠血清hepcidin的比较:与N组相比,M组、FM组与FMT组的血清hepcidin表达均显著增多(P<0.01),FN组略有升高,FNT组则无显著变化(P>0.1)。与M组相比,FM组的血清hepcidin表达增多(P<0.05),而FMT组的血清hepcidin表达减少(P<0.05):与FM组相比,FMT组的血清hepcidin表达明显减少(P<0.01)。4.各组小鼠内皮损伤相关指标的比较:与N组相比,M组、FM组与FMT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升高(P<0.01),FN组略有升高,FNT组则无显著变化(P>0.1);与M组相比,FM组的血清ET-1水平升高(P<0.05);与FM组相比,FMT组的血清ET-1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N组相比,M组、FM组、FMT组与FN组的血清NO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FNT组则无显著变化(P>0.1);与M组相比,FM组的血清NO水平略有降低的趋势(P>0.1);与FM组相比,FMT组的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P<0.01)5.各组小鼠氧化应激损伤相关指标的比较:与N组相比,M组、FM组与FMT组的血清ROS、 MD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FN组与FNT组的ROS水平存在变化的趋势,MDA水平则无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与M组相比,FM组的血清ROS、 MDA水平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与FM组相比,FMT组的血清ROS、 M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与N组相比,M组、FM组、FMT组与FN组的血清SOD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P<0.01),FNT组略有下降的趋势(P>0.1);与M组相比,FM组的血清SOD水平下降(P<0.05);与FM组相比,FMT组的血清SOD水平略有升高的趋势(P>0.05)。6.各组小鼠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与N组相比,M组、FM组与FMT组的血清IL-1、 IL-6及TNF-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FN组与FNT组的IL-6水平存在变化的趋势,IL-1与TNF-a水平则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与M组相比,FM组的血清IL-1与TNF-a水平均显著升高的趋势(P<0.01),FM组的血清IL-6水平略有升高的趋势(P>0.05);与FM组相比,FMT组的血清IL-1、 IL-6及TNF-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7.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与N组相比,FN与FNT组未见明显异常;M组及FM组肝小叶结构欠清,明显可见弥漫性大小不一的圆形脂肪空泡,伴有水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凋亡的肝细胞,且FM组脂肪样变更重;FMT组较FM组有明显改善8.各组小鼠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与N组相比,FNT组未见明显异常,FN组出现少量内皮细胞脱落及轻度的结构紊乱,M组及FM组胸主动脉组织均出现了明显的内皮细胞结构紊乱并有脱落,伴中膜增厚,且FM组内皮损伤特征更加明显。川芎嗪干预后FMT组胸主动脉内皮组织结构有明显改善。9.各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ECs变化:与N组相比,M组、FN组、FM组的CECs相对计数均升高(P<0.01),与M组相比,FM组小鼠的CECs相对计数升高(P<0.01);与FM组相比,FMT组小鼠的CECs相对计数降低(P<0.01)。小结:本研究结果提示,FPN1基因内皮敲除可加重主动脉内的铁过载,引起并加重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且在机体高血脂状态下表现更为显著。高脂血症状态可引起血清hepcidin的表达增多与组织内铁过载,而川芎嗪可抑制hepcidin的高表达,减少组织内铁沉积,且对铁过负荷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研究三高脂血症小鼠hepcidin基因和肝脏内p-Stat3与p-S mad 1/5/8表达变化目的:通过检测小鼠肝脏中hepcidin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p-Smad1/5/8与p-Stat3的表达,探讨高血脂状态下小鼠肝脏p-Stat3与p-Smad1/5/8表达的变化与川芎嗪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C57BL/6小鼠24只,普通饲料适应性喂养1w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2组以普通饲料喂养4周,剩余2组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建立高脂血症模型。喂养4周后,将以普通饲料喂养的2组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及普食川芎嗪组(NT),以高脂饲料喂养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M)及高脂+川芎嗪组(MT)。N及M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d)腹腔注射;NT及MT组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40mg/(kg-d)腹腔注射,各组注射均连续7天。各组小鼠在注射药物7天后,禁食8 h,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后用于hepcidin与生化的检测。分离小鼠肝脏,将肝左叶根据标准组织切片技术,固定于4%多聚甲醛中,用于组织切片及HE染色,剩余部分置于冻存管内迅速放入液氮中,后转移至-80℃冰箱保存,用于p-Smad1/5/8与p-Stat3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1.各组小鼠血脂水平比较:与N组相比,NT组的TC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而M组及MT组的血清TC均明显升高(P<0.01);与N组相比,各组的TG的水平均无明显改变(P>0.1)。2.各组小鼠血清hepcidin的比较:与N组相比,NT组血清hepcidin表达有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0.1>P>0.05),M组血清hepcidin的表达则增多(P<0.01)。与M组相比,MT组的血清hepcidin表达明显减少(P<0.01) 。3.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与N组相比,NT组未见明显异常;M肝组织小叶结构欠清,明显可见弥漫性大小不一的圆形脂肪空泡,伴有水样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及凋亡的肝细胞;MT组较M组有明显改善。4.各组小鼠肝组织p-Stat3蛋白的表达情况:与N组相比,NT组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M组的p-Stat3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M组相比,MT组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5.各组小鼠肝组织p-Smad1/5/8蛋白的表达情况:各组小鼠肝组织p-Smad1/5/8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组相比,M组的p-Smad1/5/8蛋白表达有增多的趋势(P>0.1)。与M组相比,N组、NT组与MT组p-Smad1/5/8蛋白表达均可见减少的趋势(P>0.05)。小结:高血脂状态下p-Stat3蛋白表达量增加,相应hepcidin基因表达也上调,但p-Smadl/5/8无明显变化,川芎嗪可抑制p-Stat3蛋白表达,hepcidin基因表达随之下调,故推测高血脂状态通过激活JAK/STAT途径促进了hepcidin的表达,而川芎嗪下调hepcidin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磷酸化STAT3(JAK/STAT途径)来实现的。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高血脂可能通过引起血清hepcidin表达增多参与了高脂血症继发血管内皮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观察高血脂状态下小鼠肝脏p-Stat3蛋白表达的变化,推测高血脂状态是通过激活JAK/STAT途径促进了hepcidin的表达。并借助FPN1基因内皮敲除(FPN1 Tek-cre)小鼠研究,发现FPN1基因内皮敲除可加重主动脉内的铁过载,引起并加重内皮功能障碍、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且在机体血脂代谢异常的情况下表现更为显著。而川芎嗪的干预可抑制hepcidin的高表达,减少组织内铁沉积,推测这是其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不仅具有智育价值,而且具有美育价值.数学美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陶冶情感、引发求知、体验乐趣、激励创造等功能的发挥上.实施数学美育的着眼点在于更新数学观念,加强
从分析地下淡水资源的储量及平均年更新周期出发,分析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国内外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地下水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尽管专利法从1985年就已经开始实施,但是,由于药品行业独特的新药行政保护制度的存在,使得中药企业很少考虑专利保护.1993年设立的与新药行政保护相衔接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
司法解释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背景下的特有法律概念,在法律实践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司法解释被广泛运用的形势下,呈现出"司法解释泛立法化"的现象。本文即以这一特殊现象
道路交通标志识别(TSR)作为智能交通系统(ITS)中关键的一部分,受到了研究人员的重视。道路交通标志识别技术可以使人们的交通出行生活更加方便和高效。但是,由于道路交通的复
汽油机作为小型农业机械的动力机应用广泛,蓄电池点火系统是其主要系统,使用维护不当常会发生一些故障,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为此介绍了汽油机蓄电池点火系统的使用维护要点。
中国共产党人才思想主要是党的几代领导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才理论基础上,结合各时期我国人才建设的现实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这些成果深刻揭示了我国在进行社会
<正>随着老年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下降,多表现出身体脂肪堆积、血脂升高、运动能力下降、反应慢、注意力下降、易怒等特点。这些
纳米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是开发高效无污染润滑油添加剂的新途径.以氧化锌作为添加剂,采用均匀沉淀和直接沉淀两种方法制备纳米氧化锌,并利用XRD和TEM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制备
2009年上半年。南京市软件及服务外包迅速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发展克服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据统计,上半年南京市软件业务收入完成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