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云杉种子发育生理特性及转录组学分析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h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a)是我国稀有珍贵的云杉树种,其主根较浅,侧根发达,主干下须根常拱起半裸于地面向四周延伸,能将四周的散细流沙聚拢,同时其具有优良的抗寒、抗旱等特性,成为浑善达克沙地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物种,构成了独特的沙地森林草原。本论文以沙地云杉六个发育时期(S1-S6)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从形态学、细胞学和转录组学水平探究沙地云杉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为沙地云杉种子发育关键基因的鉴定、种子性状遗传改良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重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沙地云杉种子纵径、横径、厚度测定及种子体积和球度的计算,结果表明在S6时期沙地云杉种子纵径、横径达到最大,在S5时期种子厚度、种子体积以及种子球度达到最大,在S1时期各项形态指标最小,沙地云杉种子生长发育大致有四个时期,呈现“缓慢生长—快速生长—缓慢生长—缓慢下降”的趋势;通过对种子鲜重、干重测定及种子千粒重和含水量的计算,结果表明在S6时期沙地云杉种子千粒重达到最大,含水量降到最低,在S1千粒重最小,含水量最高,沙地云杉种子物质积累大致有两个重要时期,呈现“缓慢累积—快速累积”的趋势。(2)对种子色泽进行观察,发现种子颜色随着种子发育由浅入深,由乳白色最终转变为黑褐色,同时,种皮结构也变的致密坚硬起来;通过石蜡切片对种子细胞结构进行观察,随着种子发育,细胞体积增大,细胞之间排列由不规则到整齐,在这个过程中细胞质变浓,染色加深,细胞壁增厚,木质素含量升高。(3)随着沙地云杉种子的发育,种子中MDA含量呈下降的趋势,S1时期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时期;SOD、POD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种子发育初期,SOD、POD酶活性分别在S2时期与S4时期达到最大;沙地云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S6时期的蛋白质含量达到最大;沙地云杉中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可溶性淀粉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与糖相反,在S4时期糖含量降到最低,而淀粉则达到最高;沙地云杉中电导率和相对电导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S5时期的电导率和相对电导达到最大,然后在S6时期突然降到最低。(4)转录组测序共测得了原始reads为3167.9M,过滤掉测序产生的低质量reads为3094.8M,以|log2Fold Change|>1,padj<0.01作为筛选标准,在SDYS4 vs SDYS2、SDYS6 vs SDYS2、SDYS6 vs SDYS4中,分别鉴定出11588、22093、16443个显著表达的差异基因,其中上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分别有5177、9261、6975个,下调表达的差异基因分别有6411、12832、9468个。以SDYS6vs SDYS2为对比得到691个转录因子基因,这些转录因子共涉及到52个转录因子家族。通过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发现植物激素、淀粉和蔗糖以及蛋白质、抗氧化酶和膜脂过氧化物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调控了沙地云杉种子的成熟过程。挑选7个与调控种子发育相关的基因进行q RT-PCR实验,结果表明这7个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符,转录组测序结果准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始建于本世纪初的居住区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居民的需求。受时代所限,早期的居住区景观环境主要以绿化为主,缺乏对环境功能性的认识。因此早期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社交娱乐、休闲运动等功能都不足。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八一苑居住小区作为研究目标,针对居住区内景观环境功能不足、景观环境质量差等问题。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生活”的理念,对八一苑居住小区
学位
本文通过研究国有察尔森机械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2016年至2020年林地更新数据、实地调查数据以及林场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对林场的森林资源特点、动态变化及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得出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森林资源特点:(1)林场林地面积20945.15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3874.58hm2,占66.24%;(2)防护林占
学位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 Bunge),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莸属(Caryopteris)的多年生落叶灌木,具有观赏、药用、生态等价值,是国家三级保护稀有种。目前,对蒙古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特性、繁殖栽培、群落结构等方面,而在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蒙古莸的天然群体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同时,开发一批
学位
LAZY1基因是涉及植物重力反应的重要基因,对植物的分枝角度有重要的调节作用。LAZY1基因功能及机制已有一定研究,但有关该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较少,且主要在草本植物。因此,深入研究木本植物LAZY1基因的启动子,对于解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及上游调控机制具有重要价值,为后续阐明LAZY1基因的调控机制奠定研究基础。课题组前期由沙柳中克隆获得了SpsLAZY1a和Sps LAZY1b基因的CDS序列,本
学位
林分蒸腾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耗水途径之一,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阐明环境条件调控林分蒸腾的机理以及区域水循环调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利用热探针技术以及尺度扩展的方法计算了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分蒸腾量,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变化特征,同时为了分析环境因子调控林分蒸腾的机理,选用多个环境因子与林分蒸腾量进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偏回归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1)
学位
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是2016年的中国新纪录种,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蚜小蜂属Aphelinus,是桃蚜Myzus persicae的重要寄生蜂之一。为有效的利用褐带蚜小蜂,我们通过实验室饲养和观察,科学评估褐带蚜小蜂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研究了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对寄主蚜虫及其幸存者生长发育、繁殖力及种群生命表的影响,并通过低温
学位
在沙柳(Salix psommophila)灌木林经营中,平茬复壮是重要的经营措施,合理的平茬方式对科学合理地经营沙柳灌木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的人工沙柳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针对沙柳公益林、碳汇林以及生产1a枝原料林的经营需要,设置平茬高度为0cm、5cm、10cm、15cm平茬和平茬高度为0cm连续平茬两种平茬方式实验,分析平茬后沙柳人工林的生长以及碳汇能力动态变化,
学位
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典型明亮林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对潮查河流域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大气降水、以及不同水文调节层、不同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测定,为科学评价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等环境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兴安落叶松林总降雨量为397.7mm,林外雨呈弱碱性,平均浊度仅有1.790NTU,总离子浓度较低;金属元素Fe、
学位
<正> 大圆满心髓(心中心),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所传密法中的最上法门,其见地行持,与汉地禅宗颇多相近,而又别具修身修气,修力修语的多种方便,及不共显密诸宗的密义密诀,洵为佛教法藏中的瑰宝.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大圆心髓传入内地,有郭元兴、陈健民、根造.密显等诸大德先后撰文介绍弘扬.鉴于今气功界所传行大圆满法之
期刊
白杄(Picea meyeri)生存于环境复杂多样的山区,而且此山区经证实有大规模的第四纪冰川运动存在,冰川运动可能导致其分布范围有所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白杄退却到气候条件更有利的地区生存,所以利用物种分布模型模拟预测白杄过去及未来的分布范围,可以为探索华北地区物种现代分布格局历史成因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白杄为研究对象,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布技术对不同气候情景下白杄在我国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