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杄地理分布格局及群体遗传学研究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o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杄(Picea meyeri)生存于环境复杂多样的山区,而且此山区经证实有大规模的第四纪冰川运动存在,冰川运动可能导致其分布范围有所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白杄退却到气候条件更有利的地区生存,所以利用物种分布模型模拟预测白杄过去及未来的分布范围,可以为探索华北地区物种现代分布格局历史成因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白杄为研究对象,利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布技术对不同气候情景下白杄在我国的潜在分布进行预测,探讨影响白杄潜在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和适生区的变化。同时以9个天然分布的白杄群体为对象,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进行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地理数据和气候变量的潜在分布模型的适生区研究表明:随着时间推移,白杄的最适生区面积显著缩小且向东北方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迁移,且影响白杄潜在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海拔alt、最湿月降水量bio13、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bio3和年平均温度bio1。(2)在白杄14对SSR引物中,位点SPL3AG1H4_A、EAC2H08多态性最高,拥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水平。白杄的9个群体中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群体的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标值均相对偏高,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与进化潜力;而内蒙古正蓝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值最低,遗传多样性较低。(3)通过分子方差分析表明,总遗传变异的79%来自于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内蒙古正蓝旗群体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塞罕坝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最小,基因交流最频繁,表示两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小,亲缘关系最近。山西省宁武县大石洞群体与内蒙古多伦县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最大,基因交流最少,表明群体山西省宁武县大石洞和内蒙古多伦县遗传分化程度较大,亲缘关系最远。(4)根据对白杄180个个体进行STRUCTURE、和主坐标分析(PCo A)分析表明:白杄9个群体分别聚为两个类群,其中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山西省宁武县大石洞、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九峰山、河北省蔚县小五台山和山西庞泉沟聚为一类;内蒙古多伦县、内蒙古正蓝旗、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塞罕坝和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聚为一类。(5)基于SNP标记下,白杄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显著相关,而基于SSR标记下白杄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未检测到显著相关。
其他文献
当下,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宣传,掀起了公众对文化遗产景区的游览热潮。同时,游客对于文化遗产类景区的诉求也不断提高,这一情况促成文化遗产景区在满足游客参观遗产的同时,还应对遗产周边景观环境品质与功能进行提升。目前,我国文化遗产景区大多存在建设年代久远、功能落后、缺乏对遗产所表达的文化挖掘与创新,导致景区内整体建设风格与遗产所反映的文化不相符,所以如何满足上述需求是文化遗产景区景观设计中需要研究与讨
学位
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始建于本世纪初的居住区居住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居民的需求。受时代所限,早期的居住区景观环境主要以绿化为主,缺乏对环境功能性的认识。因此早期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社交娱乐、休闲运动等功能都不足。本文以江苏省苏州市八一苑居住小区作为研究目标,针对居住区内景观环境功能不足、景观环境质量差等问题。本着“以人为本,健康生活”的理念,对八一苑居住小区
学位
本文通过研究国有察尔森机械林场2015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2016年至2020年林地更新数据、实地调查数据以及林场森林经营管理现状,对林场的森林资源特点、动态变化及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得出森林资源的特点和可持续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森林可持续经营对策,主要结论如下:1.森林资源特点:(1)林场林地面积20945.15hm2,其中有林地面积13874.58hm2,占66.24%;(2)防护林占
学位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 Bunge),为马鞭草科(Verbenaceae)莸属(Caryopteris)的多年生落叶灌木,具有观赏、药用、生态等价值,是国家三级保护稀有种。目前,对蒙古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特性、繁殖栽培、群落结构等方面,而在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鉴于此,本研究利用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对蒙古莸的天然群体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同时,开发一批
学位
LAZY1基因是涉及植物重力反应的重要基因,对植物的分枝角度有重要的调节作用。LAZY1基因功能及机制已有一定研究,但有关该基因表达模式的研究较少,且主要在草本植物。因此,深入研究木本植物LAZY1基因的启动子,对于解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及上游调控机制具有重要价值,为后续阐明LAZY1基因的调控机制奠定研究基础。课题组前期由沙柳中克隆获得了SpsLAZY1a和Sps LAZY1b基因的CDS序列,本
学位
林分蒸腾作为森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耗水途径之一,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对阐明环境条件调控林分蒸腾的机理以及区域水循环调控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本文利用热探针技术以及尺度扩展的方法计算了杜香-兴安落叶松林分蒸腾量,分析其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变化特征,同时为了分析环境因子调控林分蒸腾的机理,选用多个环境因子与林分蒸腾量进行相关分析、因子分析以及偏回归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1)
学位
褐带蚜小蜂Aphelinus maculatus是2016年的中国新纪录种,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蚜小蜂属Aphelinus,是桃蚜Myzus persicae的重要寄生蜂之一。为有效的利用褐带蚜小蜂,我们通过实验室饲养和观察,科学评估褐带蚜小蜂对桃蚜的控制作用,研究了褐带蚜小蜂产卵器刺入对寄主蚜虫及其幸存者生长发育、繁殖力及种群生命表的影响,并通过低温
学位
在沙柳(Salix psommophila)灌木林经营中,平茬复壮是重要的经营措施,合理的平茬方式对科学合理地经营沙柳灌木林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白土梁林场的人工沙柳灌木林为研究对象,针对沙柳公益林、碳汇林以及生产1a枝原料林的经营需要,设置平茬高度为0cm、5cm、10cm、15cm平茬和平茬高度为0cm连续平茬两种平茬方式实验,分析平茬后沙柳人工林的生长以及碳汇能力动态变化,
学位
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是大兴安岭地区的典型明亮林生态系统,在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试验通过对潮查河流域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大气降水、以及不同水文调节层、不同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测定,为科学评价兴安落叶松生态系统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等环境效益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1)观测期内兴安落叶松林总降雨量为397.7mm,林外雨呈弱碱性,平均浊度仅有1.790NTU,总离子浓度较低;金属元素Fe、
学位
<正> 大圆满心髓(心中心),为藏传佛教宁玛派所传密法中的最上法门,其见地行持,与汉地禅宗颇多相近,而又别具修身修气,修力修语的多种方便,及不共显密诸宗的密义密诀,洵为佛教法藏中的瑰宝.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大圆心髓传入内地,有郭元兴、陈健民、根造.密显等诸大德先后撰文介绍弘扬.鉴于今气功界所传行大圆满法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