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S纳米颗粒光催化氧化尿酸和双酚A及调控DNA光开关的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shix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dS纳米颗粒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发光性能和光电转换特性,在光催化、传感器、发光器件及太阳能电池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电沉积法在铟锡氧化物(ITO)导电玻璃上修饰CdS纳米颗粒制得了CdS/ITO电极,通过电化学、原位光谱电化学、电子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荧光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CdS纳米颗粒对尿酸(UA)和双酚A(BPA)的光催化作用及对DNA光开关的调控作用,并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1.以CdS/ITO电极作光阳极,铜配合物[Cu(phen)(L-Trp)(H2O)]+(phen=1,10-菲哕啉,L-Trp=L-色氨酸)修饰单壁碳纳米管(SWCNTs)电极作阴极,研制了光催化UA燃料电池。结果发现,在40℃温度下获得的纳米CdS修饰电极在320-800 nm波长区间显现明显的吸收和光伏响应,并在可见光照下能光催化氧化UA,较高温度的热处理(200-300℃)却降低了纳米CdS对UA的光催化氧化活性。[Cu(phen)(L-Trp)(H2O)]+/SWCNTs电极在-0.131 V条件电位下呈现一对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并能电催化O2和H2O2的还原。此外,基于UA在CdS/ITO电极上的光催化氧化及O2在[Cu(phen)(L-Trp)(H2O)]+/SWCNTs电极上的电催化还原,组装了UA(0.2 mmol·L-1)燃料电池,在可见光照射(0.18 mW·cm-2)下产生0.52 V开路电压和13.08μA·cm-2短路光电流,在0.41 V下呈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4.10μW·cm-2。  2.提出了一种利用CdS纳米颗粒光电催化降解BPA的方法。在CdS/ITO电极上阳极电沉积BPA可以得到一种具有还原活性的BPAAD薄膜。这种薄膜可以在可见光照射和阳极电位的共同作用下被降解,从而使得CdS/ITO电极得以循环再生,实现对水溶液中的BPA的光电催化降解。在ITO电极上修饰CdS纳米颗粒不仅增加了黑暗条件下BPA的阳极电沉积电量,同时还提高了可见光照射下BPA的光电催化降解效果,降解效率高至94.1%,并且该修饰电极还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基于CdS/ITO电极对BPA光电催化降解作用,组装了单极BPA燃料电池,在可见光照射下产生了0.412 V开路电压及20.52μA·cm-2短路光电流。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地降解酚类污染物及优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新方法。  3.在CdS/ITO电极上修饰一层[Ru(bpy)2(dppz)]2+-DNA膜(bpy=2,2-联吡啶, dppz=邻联吡啶[3,2-a:2,3-c]吩嗪)制得[Ru(bpy)2(dppz)]2+-DNA/CdS/ITO复合电极。复合电极中CdS纳米颗粒使其实现光伏响应的调控,而[Ru(bpy)2(dppz)]2+-DNA膜则使之具有光致发光特性。对复合电极施加阳极电位或加入Cu(Ⅱ)离子均可以夺取[Ru(bpy)2(dppz)]2+激发态(λEx=450 nm)中的电子,从而实现复合电极的发光调控。该复合电极在波长为350-700 nm的光辐射下最大可获得约0.467 V的光电压。研究还发现[Ru(bpy)2(dppz)]2+-DNA/CdS/ITO复合电极的光伏响应(包括开路光电压和短路光电流)也会被Cu(Ⅱ)离子削弱,实现了Cu(Ⅱ)对复合电极的发光和光电转换的同步调控。通过化学同步调控DNA-金属嵌入剂和纳米半导体粒子的发光和光电转换的研究,能为光电开关的构建提供新途径。
其他文献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现实落脚点,也是衡量和评判教师教学活动效能的重要依据之一。问题教学是数学学科教学活动的重要要素之一,学生在感知问题、分析问题、探析问题以及解答问题和反思解题过程中,其合作能力、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等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地锻炼和提升。实践证明,数学问题是数学学科章节及其知识点内涵生动概括及有效展现的重要平台,问题教学已成为学生素质培养,特
品评即评价、评论。根据不同的评价标准来区分出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个等级进行评价一般包括品级和评论两个方面。印论采取的评价方式大体可以分为“鉴赏”式和“归纳及推理”
该文的第一部分对天然油脂及脂肪酸的应用历史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并报道了应用气相色谱法研究和分析油脂及脂肪酸的进展情况.该文的第二部分报道了有机酸及天然脂肪酸的气相
该论文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水稻醛缩酶基因的合成、在大肠杆菌中的高表达以及表达产物的纯化与活性测定;二、醛缩酶和三糖磷酸酯异构化酶串联基因在蓝藻中的共表达初探.
该文系统地研究了有机小分子在电极表面的吸附/解吸及其引起的电极表面结构变化,从原子、分子水平阐明电极表面的结构与反应性、吸附质与吸附质及吸附质与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
残留于水环境中的内分泌干扰物是新近被逐步认识的一类环境污染物,可通过扰乱激素平衡导致生物或人体生殖、神经、免疫系统等发生病变。含酚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类常见的内
单质硫常作为一种掺杂剂与其他传统的金属半导体材料复合,改善金属半导体的结构,提高光催化性能。作为一种非金属单质光催化剂,单质硫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和较宽的光吸收范围,稳定
该论文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在几种天然产物研究中的应用.对两种天然产物的提取工艺和三种植物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