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视野下的村民自治制度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5881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以来,村民自治在广大农村不断发展完善,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村民自治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农民的收入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尤其随着农民工进城人数的增多,村民集体经济不断弱化等经济现象的出现,政治体制层面上相应也随之变化;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基层农民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村民自治体制更需要加以一定的完善。尤为重要的是,目前对村民自治的救济保障体制十分不完善,对村民的自治权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加以保障与救济,是促进村民自治有效运作、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站在法学的角度对村民自治进行分析,主要是对村民自治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分析,其中基本原理分别从村民自治的性质、村民自治权利的权源、以及村民自治的宪政意义三个方面阐述。村民自治的法律关系结构分析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一个方面对村民自治的主体进行界定,指出村民自治的主体;第二个方面对村民自治的静态内容和动态过程进行界定。第三部分对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分别从三大方面阐述村民自治的现状,第一方面从村民自治的发展概况进行阐述,第二个方面对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第三个方面从对村民自治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如何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第一、强化集体经济巩固村民自治经济基础,第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内部救济机制,第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外部救济机制,第四节、加强党的领导与监督,其中第三部分是文章的重点,从立法救济,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三个方面阐述。
其他文献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
刑事政策为国家针对犯罪而采取的防治策略,是人类社会理性在刑事领域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法制文明程度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刑事政策是否适时适度,是否合理科学,直接影响着该国惩
蔬菜产业是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前,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振兴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同样地,呼和浩特市蔬菜产业在农村经济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
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为防止其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阻止收购者收购本公司股份的行为。我国面临收购与反收购活动逐步上升的趋势。但是,目前我国对于反收购的立法尚有欠
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思想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也就是知识的创造、流通和应用的过程,是实现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关键。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表明,技术创新已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关键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保障和促进技术创新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法律。因此,论文选择了“技术创新的法律保障”作为研究课题。论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介绍论文选题的目的、研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