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侵蚀作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是我国土壤侵蚀最强烈的地区,在这一地区水力侵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因此开展水力侵蚀的研究,探索水力侵蚀产沙规律,对于土壤侵蚀的防治和各类泥沙灾害的治理,具有极大的生产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全面了解降雨动能与径流能量的特性及侵蚀动力过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西峰、天水、绥德及淳化泥河沟等水土保持试验站的径流场侵蚀资料。运用土壤侵蚀学、土壤侵蚀力学、土壤学、数理统计学、水文学、水保法等原理和方法,对国内外能量计算公式在黄土高原的应用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研究区土壤侵蚀能量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统计分析侵蚀性降雨动能与土壤侵蚀量的相关性,优选出适宜于计算黄土高原降雨动能的能量公式。 (2)研究区侵蚀性降雨动能最大值为2750.48J/m~2,径流能量最大值为846.86J/m~2。这种高强度暴雨所具有的特高降雨能量造成的土壤侵蚀是极严重的。通过回归分析,侵蚀量与降雨动能和径流能量的相关关系呈线性。 (3)通过分析不同降雨量、降雨历时、径流深量级中侵蚀能量特征,得出降雨动能和径流能量都与降雨量基本呈正相关;随降雨历时的延长呈波动性变化;径流能量随径流深的增加而增加。 (4)通过对坡耕地径流小区侵蚀性降雨资料的统计分析,10~28°坡耕地的侵蚀性降雨标准为E_d=171.87J/m~2。 (5)对不同植被盖度对径流能量的影响分析得出,植被盖度越大,对径流能量的削减率越大。降雨动能越大,对径流能量的削减率逐渐变小。经回归分析,径流能量削减率与降雨动能的关系呈对数相关。 (6)对于发生频率为83.11%的低动能降雨,植被盖度>80%可完全削减径流能量,防止水土流失;随着侵蚀性暴雨动能的增加,植被对径流能量的削减率逐渐减弱。为有效地防止高动能暴雨侵蚀,除注重增加植被外,还需配套水土保持工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