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①了解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初期造口相关自我效能及造口自我护理的状况;②编制《我们一样能做到——肠造口自我护理管理》干预手册及相应评估工具;③探讨评价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结合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模式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自我护理管理(变化阶段、知觉利益、知觉障碍、变化过程、自我效能)及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造口自我护理技能、自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化对照试验设计研究。编制干预手册及评估工具后,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94例首次行直肠癌结肠造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后被随机分配到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7例。干预组在住院期间除常规护理外,基线评估后发放《我们一样能做到——肠造口自我护理管理》干预手册,并在术后2-4天、出院前2天、出院后第1个月时、第3个月时进行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跨理论模型的干预四次和动机性访谈两次;出院后第6个月进行随访并评估。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采用造口相关效能量表、造口自我护理量表(早期版)、状态自尊量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CR38,肠造口自我护理管理问卷(变化阶段、决策平衡、变化过程、自我效能)对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同一个时间点即基线(T)、出院前1天(T0)、出院后第1个月末(T1)、第3个月末(T2)、第6个月末(T6)进行测评,分析干预效果。结果1.基线资料结果显示:94例直肠癌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术后初期造口相关自我效能、状态自尊和自我护理得分较低。2.干预后资料分析(1)造口相关自我效能和造口自我护理技能的干预效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造口相关效能各维度和造口自我护理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的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做交互轮廓图显示,干预出院后,随时间的变化,干预组各指标得分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对两组不同时点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1、T3和T6时点两组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不同时点的各指标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造口自我护理管理行为的干预效果采用χ2检验对两组不同时点的变化阶段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1、T3和T6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Friedman M检验对干预组不同时点的变化阶段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时点所处变化阶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决策平衡、变化过程、自我效能的各个维度的干预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的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做交互轮廓图显示,干预出院后,随时间的变化,干预组各指标的得分上升或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对两组不同时点的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0、T1、T3和T6时点两组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不同时点各指标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知觉利益除T0与T1、T0与T3、T1与T3时点,知觉障碍、自我效能、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不同时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自尊、造口底盘持续时间、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自尊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的干预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的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做交互轮廓图显示,干预出院后,随时间的变化,干预组各指标得分的上升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对两组不同时点的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1、T3和T6时点两组各指标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同时点的各指标进行组内比较,结果显示,除外表自尊和社会自尊得分在T和T0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不同时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造口底盘持续时间的干预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做交互轮廓图显示,干预出院后,随时间的变化,干预组造口底盘持续时间的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对两组不同时点的造口底盘持续时间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1、T3和T6时点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不同时点进行组内比较显示,T,与T3和T1与T6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活质量除胃肠道症状、性生活满意度、对未来的健康担忧、化疗副作用外,其他维度的干预主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各维度的时间主效应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除社会功能、恶心和呕吐、食欲丧失、腹泻、对未来健康的担忧、泌尿症状、性生活状况、化疗副作用外的其他维度时间因素与干预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进一步做轮廓交互图显示,干预出院后,随时间的变化,干预组各指标得分的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对两组不同时点的各指标得分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气促症状、化疗副作用、性生活情况在T1、T3和T6时点,对未来健康担忧和恶心与呕吐症状在T3和T6时点,胃肠道症状在T6时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不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1.住院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术后初期的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造口自我护理、自尊水平均偏低。2.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结合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相关自我效能、造口自我护理技能、自尊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造口底盘持续时间。3.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结合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模式能部分改善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4.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结合跨理论模型及动机性访谈的干预模式能促使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行为变化阶段向前推进,使得知觉利益增加,知觉障碍降低,认知层面和行为层面水平得以上升,并能提高自我效能。图42幅,表70个,参考文献9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