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日益提升,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整体动态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究哈尔滨市本科体育专业学生的社区志愿服务态度、认知程度、关注程度及参与现状,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促进黑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发展。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通过对哈尔滨市本科体育专业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主要结论如下:哈尔滨市多数高校本科体育专业学生对社区志愿服务比较了解,也有意愿尝试参加;本科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时间以1-2小时为主,多集中于寒暑假;在服务内容上,主要热衷于组织社区体育竞赛、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高校共青团是组织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主体。未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不了解社区志愿服务招募与管理相关程序,未及时获得相关信息,自身经验不足,没时间,没精力及专业不对口,课业负担重等方面。主要建议如下:政府层面,加大财政资助,筹集资金,保障服务经费;推动完善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相关制度法规,建立健全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机制。社区层面,认真倾听居民诉求,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积极组织开展本社区体育志愿服务活动;设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为体育专业学生自愿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平台;建立健全相关体育场地、设施,为顺利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哈尔滨市高校层面,充分发挥团委、大学生体育社团以及校园志愿者等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大对社区志愿服务的校园宣传和普及,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意识,重视培养大学生志愿者;制作校园志愿服务网络信息平台,做好志愿者岗前选拔、培训及派遣等工作,优化规范服务流程;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课程挂钩。学生自身层面,应有效利用业余时间,选择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体育服务内容和项目,提升自身体育素养,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