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习化社会背景下,自主学习一直是教育心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2001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该纲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反复阐述和强调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表达出基础教育阶段对自主学习的期待和迫切需求。在实施新课改的契机下,国内学者研究自主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并在自主学习的理论和试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然而,国内学者对地理自主学习的研究多侧重于探讨自主学习在地理课堂中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的应用策略,以及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等内容,且多为理论分析、经验性总结概括等。总体上,现有地理学科的地理自主学习研究主观性较强,相对较为缺乏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定量分析与实证研究,因此,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构建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驱动模型,深入探讨影响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并利用调查收集数据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以期揭示主要因素对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影响效应值及各因素对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具体驱动作用,进而为现有研究中涉及地理自主学习培养的方法与对策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本研究能够丰富自主学习领域的研究,为培育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参考意见。本研究首先根据自主学习研究的心理学基础理论和已有研究结论,遴选并归纳出影响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并构建了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理论驱动模型。同时,结合地理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和本研究的需要,设计了调查问卷。于2016年3月到5月对河南省新乡市某省级示范性中学高一、高二、高三共508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问卷调查共分两次进行,一部分样本数据用来检验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问卷进行修正,进而以此为基础进行研究变量测量模型的构建;利用另一部分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潜变量的测量结构,之后采用协方差结构模型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识别、估计、检验和修正,最终获得结构良好、与实际情况适配度较高的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影响因素模型。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地理学习价值、目标设置、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调控与坚持性、地理学习策略和外部环境支持等是影响高中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因素,它们对学生的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均有正向显著影响;(2)不同因素对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总体影响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自我效能感(0.8430)、地理学习策略(0.8000)、地理学习价值(0.6288)、学习归因(0.5949)、调控与坚持性(0.5700)、目标设置(0.5217)和外部环境支持(0.4320);(3)不同因素对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影响路径不同。自我效能感、地理学习策略和调控与坚持性对地理自主学习产生显著的直接影响,目标设置、地理学习价值、自我效能感、学习归因、外部环境支持等主要通过地理学习策略和调控与坚持性两个中介变量对地理自主学习产生间接影响。最终驱动模型的拟合度良好,不仅直观揭示了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对其产生的驱动效应值和驱动路径,对在高中阶段的地理教育实践中提高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根据该驱动模型,作者提出了相应的提升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实践对策。本研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方法和研究视角的创新。研究采用了较高级的结构方程模型,弥补了传统的多变量分析方法的缺陷;从定量分析的角度,理清了影响高中学生地理自主学习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间的结构关系,有利于推进该领域定量研究的发展。然而,本研究在调查方法、样本收集等方面亦存在些许不足,建议在人力、技术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后续研究可以扩大研究样本的范围,并采取实时情境测量技术收集数据信息,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