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inect竞赛用体感控制机器人的开发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台机器人诞生后,机器人得到了迅速发展。20世纪末期,智能机器人竞赛如雨后春笋逐渐涌现。竞赛用机器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智能化发展的水平及自动控制领域的根本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把机器人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一个新平台。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不断成熟,各种新型的VR、AR设备不断问世,设计能够更好捕捉操作者意图以实现更自然人机交互的智能设备已是大势所趋。其中,微软发布的Kinect体感设备因其不借助其他物理设备,直接通过肢体控制游戏而风靡一时。之后,微软发布了Kinect for Windows SDK,可以支持Kinect完成骨骼识别、语音识别及人脸识别等功能。至此,Kinect逐渐走出游戏领域,并开始应用于医疗、教育及机器人等多个领域。本课题来源于2015年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武术擂台赛中动作投影比赛项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基于Kinect体感控制机器人的设计与开发,激发学生对机器人技术及体感交互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此研究不仅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竞赛,也可以作为教学案例应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用于丰富和充实大学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案例成果。本文以Kinect体感设备为硬件基础,开发一款竞赛用的体感控制机器人,旨在构建一个以体感控制技术为背景,以机器人为对象的实践方案,开展体感控制技术和机器人竞赛的教育和研究,开展高校创新型人才的训练和培养。本文首先通过研读竞赛文件了解机器人竞赛内容及相关技术要求;接着根据机器人技术要求和竞赛任务制定体感控制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思路;其次依据“自顶向下”软件开发思路分别完成上位机控制端设计及下位机机器人设计;然后在Visual Studio软件中完成体感控制机器人的软件设计与编写;最后,对设计好的机器人进行体感控制测试,并对测试结果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其他文献
2000年,重庆市人大出台的〈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中第八条明确规定了学校逐步实行教师聘任制,小学学校可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此规定使教师队伍由一个
以板状刚玉、氧化铝微粉和纯铝酸钙水泥为主要原料,研究了水泥加入量对刚玉浇注料常规物理性能、热态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的影响,并进行了XRD和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随水泥
大学教授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社会中扮演着知识文明的传播者与探索者,以及社会发展之路的反省者与开拓者。这些身份角色不仅是大学教授内心自我实现的方向,也是外
基于2007年武汉市城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数据,本文对收入、工作单位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影响,而收入差距对主观幸福感
教师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会不断面临着教学决策的问题,其决策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最终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简言之,教学决策的质量影响着课堂实施的有效性和学
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严密性;现实意义;相关性.它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混合学习是将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模式有机整合在一起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本文通过对广西桂林地区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高校混合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借此发现其中存在的问
本文提出了利用ASP.NET技术和SQLSERVER数据库作为开发平台,使用C#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基于B/S三层网络体系结构的接待管理系统。本文重点研究了接待管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以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及存在的适应性问题,探讨提高大学新生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式和途径。方法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现场问卷调查对1 146名大学新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
校内勤工助学是地方高校帮助贫困生的重要举措,但目前还存在管理制度相对滞后、岗位设置不科学、薪酬标准随意性大、对指导教师缺乏管理等不足。地方高校应采取开展关于勤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