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百草枯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及其评价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yan76669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椎体外系退行性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部大量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坏死,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减少。临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异常和运动迟缓以及平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记忆力减退、抑郁等精神障碍。帕金森病与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相关,发病率有逐年增加并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年来,农药(如百草枯)在饮水、食品中的残留被认为是帕金森病的重要诱发因素。有研究报道,国内外农民以及除草剂(如百草枯)暴露人群中帕金森病的发病率会相对增加。百草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其结构与经典帕金森病造模剂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及其活性代谢产物MPP+极为相似,具有与MPTP相似的神经毒性作用。百草枯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经服食沾有该除草剂的食物、饮用水进入人体内。国外已经报道百草枯的暴露是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国内外常通过腹腔或脑内注射或皮下注射百草枯建立小鼠、大鼠帕金森病模型,这与人类的主要经口暴露方式相差甚远。通过大鼠口服百草枯建立PD模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口服途径使大鼠较长时间暴露于百草枯,模拟人类接触该除草剂方式建立大鼠的PD模型,为大鼠PD模型制作提供新的方法,为PD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提供实用的模型动物。研究方法1 实验分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6只,每天分别按生理盐水,5mg/kg百草枯,10mg/kg百草枯和20mg/kg百草枯给药,连续灌胃4个月,监测大鼠实验前后体重变化情况。2行为学检测(1) 日常行为观察主要观察动物精神状况,行为动作,给药前后有无异常表现等。(2)旷场实验4个月后,每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进行试验,把大鼠分别放入100cm×100cm×45cm的旷场箱内,通过动物旷场实验视频分析系统采集分析大鼠在5min内的运动总路程和中央活动时间。(3)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本实验总历4天,4次/天,每次从4个不同象限分别将大鼠靠着正对池壁放入池中,分别记录动物从进水到找到并爬上平台的时间,也就是动物的逃避潜伏期。如果大鼠在90s内没找到平台那就将其引向平台,逃避潜伏期记为90s。大鼠找到并爬上平台后,让其停歇15 s,然后再进行下一次实验。当天的成绩以4次/天的算术平均值记。空间探索实验:在第5天撤除平台,在第1象限将大鼠面对池壁投入水中,视频分析系统记录其在水中2 min内的游泳路径及穿过原平台的次数。(4)强迫游泳实验每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进行试验,将大鼠放入内径20cm,高40cm的玻璃圆缸中,缸中水深24cm,水温25℃。实验第一天,每只大鼠预游15min,24h后进行测试,将大鼠放入缸中,视频分析系统记录其5 min内的绝对不动时间。3各组大鼠肝肾功能的检测 实验结束时三组大鼠中每组随机抽取8只,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通过眼眶静脉丛采取血液1.5ml,分离血清,测定ATLBUN、Cr。4病理学观察将每组随机抽取6只大鼠,采集肺、中脑组织并用10%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肺、中脑黑质部组织病理学变化。5 HPLC-FD法检测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含量(1)色谱条件采用Waters-510泵;Nucleosil-C18(4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20Ommol/L柠檬酸三钠缓冲液(用盐酸调节pH为3.5):甲醇:乙腈=85:10:5,经0.451μm的滤膜真空抽滤;脱气,流速1.0ml/min柱温:室温。荧光检测器波长设置为:激发波长280nm,发射波长315nm;以峰面积定量。(2)标准品和样品的制备与测定标准品制备:DA、HVA、5-HT分别溶解于O.1mol/L HCl04中,浓度为0.5g/L,贮存于-20℃冰箱中;分析时将上述溶液稀释成20μg/L作为标准溶液。样品制备:每组大鼠用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快速断头取脑,在预冷的0.1mol/L PBS缓冲液中剥离出纹状体,经干冰固化称重后迅速-80℃冰冻保存。测定时取出标本置于匀浆器中,加入lml预冷的HCl04,制成匀浆。于台式冷冻离心机中15000g离心20min,取上清液0.22μm滤器过滤进样检测。根据外标法进行定量,计算出样本中各项指标的浓度,并表示为n g/mg组织(湿重)。6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分析,组间比较为Independent sample t检验,实验数据均用x±s表示,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 日常行为观察给药一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发现给药的两组部分大鼠出现拉稀和鼻孔出血;两周后中剂量组大鼠会出现呼吸急促,甚至出现嚎叫的现象、喂药后竖毛、翘尾和异常活泼,随时间推移,以上症状逐渐减轻;四周后,中剂量组大鼠呆滞、反应迟钝;十周后,中剂量组部分大鼠动作僵硬,且维持到实验结束;而低剂量组大鼠整个过程没有明显上述变化。另外,高剂量组大鼠在实验过程出现大量死亡,4个月后所剩大鼠数量无统计意义,因此,在进行检测时把高剂量组剔除2 大鼠体重的变化 由统计结果显示,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比较无差异(P>0.05),造模后各组大鼠体重都有明显的增加,但组间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 旷场实验 由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5min内中央活动时间是中剂量组的13.69倍,差异显著(P=0.043),低剂量组的中央活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248)。各组大鼠5min内运动总路程分别为(2610.41±633.55)cnl,(2556.90±837.97)cm,(2507.69±780.07)cm,虽然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但经统计结果表明,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在连续的4d的训练中,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每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均增加,但是只有中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0,0.028,0.036,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49,0.024,0.085,0.0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间探索实验:统计结果表明,中剂量组大鼠穿越平台次数(2.14-0.69)与对照组(3.86±0.69)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极显著(P<0.01),但是低剂量组(3.14±1.5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291)。5 肝肾功能检测 采血后测定BUN,Cr以及ALT指标。各组之间的肾功能(BUN、Cr)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剂量组的ALT虽然比低剂量组和对照组有所增高,但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6病理学观察6.1 中脑病理观察 由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大致正常,中剂量组大鼠黑质神经元细胞大量萎缩,色素大量减少,胶质细胞增生,低剂量组大鼠有轻度上述变化。6.2肺组织病理观察 由结果显示中剂量组大鼠肺泡腔严重淤血,肺泡上皮坏死脱落,肺泡间质中炎细胞浸润,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较轻,而对照组大鼠正常。7纹状体中神经递质含量通过HPLC检测测定结果显示,中剂量组大鼠4个月后纹状体中的DA及HVA含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分别下降20.0%(P<0.01)和11.3%(P<0.01)。而低剂量组大鼠纹状体中的DA和HVA含量较对照组也有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分别为0.108和0.197)。5-HT检测结果显示,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百草枯是导致PD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SD大鼠通过口服方式暴露于百草枯可以发生典型的PD样改变,行为学方面出现日常活动减少,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等;形态学方面大鼠中脑黑质致密部DA能神经细胞减少明显;生化方面大鼠纹状体中DA及其代谢物HVA降低明显等等。大鼠肺泡腔严重淤血,肺泡上皮坏死脱落,肺泡间质中炎细胞浸润,这表明口服百草枯会对肺组织产生毒副作用,该毒性作用可能也是高剂量组的高死亡率原因。另外,虽然肝脏和肾脏是百草枯的主要代谢器官,但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方法尚未损伤动物肝肾功能。这些结果提示了,通过亚慢性暴露于百草枯可导致大脑黑质DA能神经系统产生明显的变化,说明口服百草枯建立PD模型是有效可行的,这为大鼠制作PD模型提供了新的方法。
其他文献
FOXO1是FOXO forkhead转录调控因子家族的一个成员,它在肌细胞的分化、代谢和增殖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能够显著的调节肌肉生长,尤其是在能量消耗性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消
固氮斯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A1501是一株分离白水稻根际的联合固氮细菌,属变形细菌γ亚族。铵转运基因(ammonium transporter gene)是生物体细胞内外氮素平衡重要
循环血液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水平异常是常见的代谢疾病,包括高蛋白血症和低蛋白血症。其中因为氨基酸代谢障碍引起的遗传性氨基酸水平升高疾病已发现超过100种,然而还缺乏纯
员工破坏行为是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近年来学者对其表现和发生机制给予了较多关注。本研究选取酒店一线员工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嵌入理论框架,引入组织情感承诺作
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临床广泛使用的高效解热镇痛类非处方药。随意性和复方使用过量APAP类药物引起的肝毒性,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已经成为急性肝衰竭(ALF)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以哺乳类小鼠以及无脊椎模式动物家蚕为模型,发现了APAP诱导小鼠ALF发生前出现的肝脏黑化现象,进一步在家蚕体内观察到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的APAP诱导的体表黑化现象,并以解毒代谢组织脂肪体模拟小鼠肝脏复制出APAP诱
研究目的:硫化氢(H2S)是重要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本课题组研究表明在LPS导致的中枢神经炎症模型中H2S通过AMP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激活选择性诱导小胶质细胞另类(M2)极化
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Human Ribonuclease Inhibitor, hRI)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浆中的一种酸性蛋白,分子量约为50 kDa。其基因位于染色体11p15.5,三级结构呈对称的马蹄
本论文通过对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chita Pall.)的种子多型性、萌发散布对策、寿命、耐盐性、繁殖输出以及繁殖分配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 果实(种子)与萌发对策:①散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