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根据性别、年龄、术前胆红素、术前白蛋白、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是否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分为两组。根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套入、捆绑吻合和Prolene缝线全层连续端侧吻合两组。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单变量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保留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因素确定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9.5%(15/158),胰瘘相关死亡率13.3%。其中51例采用套入、捆绑等法吻合,出现胰瘘9例;Prolene缝线单层连续端侧吻合107例,出现胰瘘6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术前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胰管直径、术后是否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与胰瘘的发生无明显关系,而体重指数、胰腺质地、胰肠吻合口缝合方式与胰瘘的发生相关。结论体重指数>25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4.04。胰腺质软亦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5.16。进行胰腺空肠吻合时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易发生胰瘘,而采用Prolene缝线单层连续缝合后胰瘘发生率较低,且操作简单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