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19829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胰瘘发生有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根据性别、年龄、术前胆红素、术前白蛋白、体重指数、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胰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是否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分为两组。根据术中胰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套入、捆绑吻合和Prolene缝线全层连续端侧吻合两组。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单变量分析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α=0.05为检验水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保留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的因素确定为有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胰瘘发生率为9.5%(15/158),胰瘘相关死亡率13.3%。其中51例采用套入、捆绑等法吻合,出现胰瘘9例;Prolene缝线单层连续端侧吻合107例,出现胰瘘6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术前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胰管直径、术后是否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与胰瘘的发生无明显关系,而体重指数、胰腺质地、胰肠吻合口缝合方式与胰瘘的发生相关。结论体重指数>25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4.04。胰腺质软亦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RR)为5.16。进行胰腺空肠吻合时采用丝线间断缝合易发生胰瘘,而采用Prolene缝线单层连续缝合后胰瘘发生率较低,且操作简单易行。
其他文献
不论是在以口口传播为主的远古时代,还是在十九世纪以来报纸、广播、电视兴盛的大众传播时代,谣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和发展,可以说是与人类的历史同龄,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目的:通过对研制的腰骶椎带锁轴向融合内固定螺钉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进一步加以改进及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脊柱标本,截取腰骶椎运动节段(L3-S5),分为以下
1实训背景护理专业学生岗前培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教育部启动的“技能紧缺型人才培训工程”中,护理人才作为4类紧缺型人才之一被列入工程。我校成为其培养基地,并把毕业生成
抗结核治疗中由于联合用药,其中多种抗结核药物均可对肝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在强化抗结核治疗阶段尤为明显。视肝损伤的程度不同,可在加强护肝的基础上调整抗结核方案或
采用水溶液氧化沉淀法,试制了Ni(OH)3粉末材料.实验选用Na2O2等多种氧化剂与无水NiCO3,NiSO4·6H2O等四种镍盐发生反应,比较了制取高纯氢氧化高镍的反应效果及结果,并从中确
目的:旨在探讨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在人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通过从手术废弃材料中获得正常膝关节及骨关节炎患者软骨,
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反馈、调控教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功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03年4月出版的《普通高中历
目的探讨大鼠高位脊髓损伤(SCI)致心肌损伤中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变化以及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体增值激活受体α(PPAR-α)的表达,阐明SCI后心肌损伤是否与心肌细胞的能量
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准确把握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社会主义"的含义进行梳理,搞清楚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笔下"社会主义"的含义变化,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对高龄患者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人工关节置换术中重建股骨矩的方式进行分析,明确骨水泥重建股骨矩与骨折复位重建股骨矩何种方式更优,为临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