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二语习得研究日益关注基于产出的语言加工研究。本论文针对二语产出过程中的“词汇提取偏向”现象,探究了在纵聚合关系中,二语学习者词汇选择同质化倾向的认知机制,旨在揭示学习者的中介语系统与认知加工系统的互动效应对词汇提取和产出的影响。研究围绕一个基本问题展开,即二语词汇提取偏向何以成为二语产出过程中一个普遍的现象而存在。为回答此问题,本文将其分解为三个小问题进行研究:(1)二语词汇提取偏向的本质是什么?(2)针对该本质需要构建一个怎样的理论框架?(3)基于这种理论框架如何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文献回顾研究发现,二语词汇提取偏向的本质是学习者语言产出过程中的系统性变异,特别是从纵聚合关系中提取目标词的系统性变异,它既是同质化的语言产品又是同质化的心理认知过程。然而,前人研究并未完全揭示这一过程的心理机制。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二语词汇提取偏向的各种同质化表现缺乏统一的解释,特别是对显性偏向和隐性偏向缺乏统一的解释;二是对双语词汇语义连接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揭示得不够充分;三是对词汇语义的认知加工方式的同质化特征考虑不足。因此,本文基于二语习得复杂性的基本原理,充分考虑二语词汇提取过程中词汇表征、词汇加工和词汇监控三者之间的互动效应,构建了一个统一的三维解释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大优先原则以指导后续研究,包括突显性优先原则、加工效率优先原则,以及宽式语义满足度优先原则。为验证此三原则的解释力,本文以中国中高级英语学习者为受试,开展了三项具体研究,每项研究聚焦其中一个原则及其相关假设。研究一考察突显性优先与二语词汇提取偏向的关系。该研究设计了三项任务,词汇启动测试、词汇选择测试和句子填空测试,以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词库中的词汇分布具有内在的突显层级,学习者倾向于提取该层级中最突显的词汇。此外,学习者在一定任务中并不倾向于回避短语动词,这主要取决于目标词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在多大程度上能通过语义线索的介入被营造出来并为学习者所感知。研究二考察加工效率优先与二语词汇提取偏向的关系。该研究设计了两项任务,汉英翻译启动下的句子填空测试和语义启动测试,以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都倾向于采用分析性加工方式提取目标词,二者无组间显著性差异。其中,目标词整体性加工难度存在词性效应,即动词、名词、副词、形容词的整体性加工难度依次增加。此外,研究还发现,学习者在整体性加工明示启动下比非明示启动下产出更多的概念整合性词汇,即非词化词,但同时某些目标词在两种条件下均未有产出,反映出二语词汇习得深度不足,难以激活。研究三考察宽式语义满足度优先与二语词汇提取偏向的关系。该研究也设计了两项任务,词汇启动测试和汉英翻译启动下的句子填空测试,以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中高级英语学习者都倾向于提取宽式语义词汇,而且不同任务类型测试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研究还发现,纵聚合关系中不同语义关系的词汇具有不同的提取难度,这与形式-意义或形式-意义-功能映射的普遍发展路径有密切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相关假设,也证明了三大原则的合理性,即越突显的形义连接单位越易于优先激活进入候选词加工序列;越省力的语言加工方式越易于优先激活对语言进行加工;越具有宽式语义满足度的词汇越易于优先通过任务满足度检验。本文揭示出,二语词汇提取偏向正是通过中介语与认知加工的互动从以上三大优先性的互适中涌现出来的,即在时间压力下,二语学习者受一定语言产出任务驱动倾向于采取省力的认知加工方式从心理词库的突显层级中提取最突显的目标词,以宽式语义快速通过目标任务的满足度检验,从而实现目标词的高效和自动化产出。由于中介语系统和认知加工系统的层级突显性具有普遍的共性,因而这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而存在,由此回答了本文的基本问题。综上,本文构建的三维解释模型为二语词汇提取偏向的不同表现形式提供了统一的解释,它加深了我们对同质化语言产出现象背后普遍认知机制的理解。同时它为二语词汇产出的复杂性、准确性、流利性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为拓展句子选择偏向、语篇选择偏向等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