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伽达默尔美学对审美现代性的批判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二十世纪解释学的代表人物,伽达默尔在西方当代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刻影响已为人所共知。在美学和文论领域,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价值。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和分析伽达默尔美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概念,在哲学现代性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伽达默尔美学思想对于审美现代性的解析与批判。文章认为,作为哲学解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伽达默尔的美学不仅仅提供了一种理解理论,更通过对于审美现代性的批判,建构了一套以艺术作品存在论和艺术真理性为核心的艺术理论,为哲学解释学反对以抽象的先验主体性为核心的哲学现代性思想、克服“现代性危机”奠定了基础。 本文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澄清了审美现代性的概念并梳理了审美现代性与解释学传统在海德格尔开启的存在论解释学中相遇的过程。指出,审美现代性中存在着双重矛盾: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之间的矛盾及审美现代性内在的悖论。而海德格尔对于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的分析,则使解释学纳入现代性论域之中,为伽达默尔的审美现代性批判打下了基础。 第二部分,分析了伽达默尔对于美学传统的解析。认为这种解析是在“历史性追溯”和“现象学的概念分析”两个方面展开的。前者否定了自康德以来所形成的现代审美观念的不证自明性,后者则说明审美现代性是对源始的艺术经验的异化。而解析的目标则是“超越审美维度”恢复人文主义传统赋予艺术的真理性内涵。 第三部分,深入探讨了伽达默尔对于艺术作品存在方式的分析。通过清理伽达默尔的“游戏”和“构成形式”概念,以及他对于审美时间性的分析。指出哲学解释学美学的最终理论指向,以及它与海德格尔解释学思想的深刻联系和重要差异。否定了将伽达默尔作为以读者为中心文论代表人物的观点。 第四部分,澄清了伽达默尔艺术真理性的内涵。指出,伽达默尔的艺术真理性是存在论真理与入文主义真理的融合。其最终目的在于克服审美现代性的“主体形而上学”倾向,否定审美的现代性批判思路。伽达默尔指出,审美现代性与现代性一样是对于人与世界之间源始的存在关系的异化,从而澄清了审美现代性内在悖论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作为中国曾经的藩属国和现在的友好邻邦,越南与中国自古就有着深厚的渊源,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领域,中国对越南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近年来,对越南汉文学家和文学文献的研究
论文从信息论角度着手研究汉朝文学作品中翻译中的信息增加与信息省略现象,从而达到研究翻译理论的目的.笔者就杨沫小说《东方欲晓》(1)的原著和翻译本进行对照,从中找出860
米兰·昆德拉小说以其睿智的哲思著称于世,其中,关于永恒轮回的思考比较隐蔽,但其实在昆德拉中期小说中广泛存在。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首次提及尼采的永恒轮回
美国专门研究非语言交际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在一系列试验的基础上提出,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音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
荀粲是魏晋之际颍川荀氏家族中的一个异类。他身上具有典型的魏晋名士的风度与特征,因而在其身后享有很大的声誉。严格来说,他不能被归入“正始名士”的行列,然而在习惯上,后
  本文分四章评论作家尤凤伟的作品。前言部分概说尤凤伟创作特色及其意义。第一章谈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尤凤伟是一个具有“不可救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作家,他本着鲜明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20世纪80年代Prabhu的aaagalore交际教学实验是任务型语言教学实践的第一步,而且该教学方法一出现,就立刻引起了语言专家
索尔·贝罗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在美国当代文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索尔·贝罗在其作品中深入刻画了现代美国人的精神困境并且试图寻找出
中国画中的白描手法,隶属于工笔画范畴,是以单色线条表现客观物象形、质、空间的一种绘画形式。深入研究和掌握白描的各种表现技法,对于丰富白描的造型语言,提高作画技能技巧
应众多创业者的要求,作为《2005年中国科技创业状况报告》的内容之一,中国区域创业成本系列调查“长江三角洲篇”公开亮相。做这样的创业成本调查未必是我们的强项,但我们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