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历史小镇的物质空间环境及其保护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t381598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古镇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类型之一。古镇保护的历程相对于历史城市的保护起步较晚;最早在1982年时“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就已被提出,而“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则直到2002年出台的文物保护法中才被正式提出。从人类固定聚居点性质的角度来说,古镇具有其特殊性,自身带有乡土性的同时具有一定商业性,发展条件较好时可能成为城市形成的前身,交通发展条件不利时其更类似于农村。因此笔者将“古镇”作为研究对象。古镇历史文化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是古镇保护的基本原则所在。古镇的历史遗存是“形”,古镇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古镇的“魂”,所以古镇文化的完整保存与延续,是古镇保护的核心所在。论文从历史的角度去剖析不同历史阶段古镇发展的真正动力原因,“借古鉴今”,找寻新时期下古镇发展的适宜性道路。影响云南地区古镇生成和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在古镇聚落形成早期,其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是极大的:随着人类文明、科技发展程度的增高,自然环境方面因素对古镇发展的影响在逐渐缩小,相反人文社会环境方面因素的影响却在逐渐增大,并在古镇的生长期、快速发展期、分化衰落期几个历史时期中表现明显;然而由于云南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时至今日,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依旧不可小觑。古镇的物质遗存,是其历史风貌的重要载体,也是稀缺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于失去了昔日地理交通优势的古镇来说,文化体验的旅游发展,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增强小镇空间活力的动力因素,但同时也面临着保存与开发、保护与发展、扬与弃的矛盾所在。论文通过认识古镇的物质空间环境形态、古镇生成的历史背景原因,从古镇的自然、人工环境构成两方面探讨其物质空间环境的价值所在,用于对当下古镇的特色保护研究和政策制定的一定技术支持。其次,古镇物质环境的保护,有赖于其整体文化的保护传承,有赖于古镇相关规划编制的完善、配合,以及各类保护条例编制的完善,因此,可以通过对国外历史城镇/建筑保护鼓励措施的借鉴、国内古城相关保护方式的借鉴,完善古镇的保护机制。
其他文献
<正> 棉红蜘蛛也称也棉叶螨,是局部棉田严重发生的苗期害虫,在华北棉区常年发生面积约占总棉田面积的8%,被害棉田平均约减产30%,与棉蚜的为害同为保苗措施中的除治对象。
期刊
<正> 蝗虫是个极广泛的名称,包括种类很多,仅我国已知道的种类,已在400种以上。在昆虫分类学上蝗虫属於直翅目,蝗虫总科(Acridoi-dae),总科下分五科:即(1)大腹蝗科(Pneums-ci
<正> 名称和分类地位 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中的一个不常见的小科——果蛀蛾科(Carposinidae)。1900年的时候,华尔新汉(Walsingham)和松村松年二氏最早描述了这种害虫,华尔新汉
近年来,随着水平井数量的增多以及大型压裂技术不断发展进步,利用水平井技术结合大规模压裂技术已经成为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主要手段。本文综合运用渗流力学理论、油藏工程理论、
背景肺癌是目前造成肿瘤相关死亡最常见的肿瘤。肺癌中有80%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晚期非小细胞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在16%左右。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
创造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就是开发他们的创造力,而心理学早已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潜能,这种潜能即创造力。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是知识经济时代付予基础教育的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Giacomo Puccini,1858-1924),是十九世纪末至欧战前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代表人物。他追求题材真实,感情丰富,表现出独到的艺术效果。普契尼
题材改编自乐府诗《木兰辞》,由关峡作曲、刘麟编剧创作的《木兰诗篇》是一部讴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中国原创歌剧,揭示了呼唤和平正义的主题思想,其音乐创作吸收
本文通过介绍同性恋的历史,同性恋并不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同性恋者作为人的组成部分,其合法权利应当得到保护。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接受信息能力的提
<正> 名称及分类地位:在我国为害水稻的螟虫共有三种,其中二化螟(Chilo simplex Butler)及三化螟(Schoenobius incertellus Wal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