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褐牙鲆、大菱鲆体色异常机理的研究

来源 :青岛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nix55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色异常是常发生于人工养殖鲆鲽类的一种体表皮肤色素异常现象.针对人工养殖褐牙鲆的体色异常问题,日本等国在初期饵料的营养、饲养密度、卵质、孵化时的光照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探明体色异常的形成机理.该文利用细胞和组织学方法探讨了人工繁殖褐牙鲆(Paralichthysolivaceus)和大菱鲆(Scophthamus maximus)体色异常的发生机制.
其他文献
该文对大西洋中部金枪鱼延绳钓的主要捕获鱼种(如:大眼金枪鱼、黄鳍金枪鱼、箭鱼)的生物学特征、大眼金枪鱼渔场的形成机制、渔获率与有关海洋环境条件的关系、提高目标鱼种渔获
该文研究了氨基丁酸(GABA), KCl和硅藻诱导发育成熟的黑边鲍鱼幼虫的附着变态过程,并观察到相应的一系列反应.不同的诱导物及同一种诱导物在不同的浓度下对黑边鲍鱼幼虫附着
该论文运用海洋生态学方法,研究半精养条件下放养密度对水体中各水质因子(水温、溶氧、透明度、盐度、pH、NO-H、NH-N、PO-P、COD)变动规律的影响,寻求适宜的生产性放养密度;以
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ichardson)是浙江省沿海网箱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为了进一步搞清浙江沿海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病原、发病症状及其流行规律,找到有效的防治方
该文记述了分由于北太产洋的该目鱼类共2亚目,5科,24属,95种.包括深海鳕科Moridae5属16种,犀鳕科Bregmacerotidae1属6种,鳕科Gadidae6属7种,无须鳕科Merluccidae1属1种,长尾
21世纪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走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生态环境材料是人类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