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视角看《西厢记》人物会话中的语用策略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元杂剧中成就最高的文学艺术形式,代表了元代独特文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明朝著名戏曲评论家朱权誉之为“花间美人”。《西厢记》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古典戏剧之一,它其中的语言艺术更是代表着中国古典戏剧艺术的巅峰。目前学术界对《西厢记》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从语用学角度对《西厢记》进行的研究却不多。本文运用语言顺应理论对《西厢记》中的人物会话进行了具体分析,意在揭示其丰富的内涵以及多样的语用策略。
  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依次为绪论、文献综述、理论框架、分析顺应论视角下《西厢记》人物会话中的语用策略,以及文章的结语。通过对《西厢记》中人物会话的分析,有以下发现:
  首先,《西厢记》人物会话中运用了大量的顺应策略,心理世界所使用的顺应策略包括个性、意图、信仰以及情感状态;物理世界所使用的顺应策略包括时间、空间以及非言语交际的行为;社交世界所使用的顺应策略包括社交场合、社会背景、社会文化以及社会关系;语言语境所使用的顺应策略包括篇内衔接和篇际关系;语言结构所使用的顺应策略涉及语言结构的各个层次,包括语体方面、语音方面、词汇方面以及句式方面。除此之外,《西厢记》的人物会话中还使用了遵循礼貌原则的语用策略、违背合作原则的语用策略、隐喻的语用策略,以及语用预设的语用策略,这些语用策略使用与交际双方的心理世界、物理世界、社交世界是相互顺应的。
  其次,本文论证了顺应论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在分析和解释元杂剧人物会话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最后,运用顺应论对《西厢记》人物会话的语用策略进行分析有助于对剧本中的人物性格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同时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元杂剧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其他文献
“欺骗”语义场广泛存在于普通话、方言和古汉语三个维度中,其语义场所含单词数量较多,不同层面的差异较大,极具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欺骗”语义场三个维度所含动词进行比较研究。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欺骗”语义场包括“骗、欺、诈、蒙、哄、诓、绐、诳、谩、谲”等词。“骗”被用来解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是该语义场的代表性词。在语义层面,各成员词义侧重点有所不同;语法层面,中心成员
学位
三原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对于三原方言的研究对象多是城关镇老派方言,本文基于实地的调查和已有的研究资料,对三原渠岸镇老派方言的音系进行描写,归纳出三原(渠岸)方言的声韵调特点,整理出声韵调配合表及同音字汇,同时对三原(渠岸)方言的两字组连读调加以分析,总结出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把三原(渠岸)方言与中古音系和周边县市耀县、阎良和西安分别进行比较,通过古今对比和共时比较,得出更全面的三原(渠岸)方言
学位
本文以金文材料为主,综合利用甲骨文、传世文献以及古文字释读材料,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起源和西周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文章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西周时期的教育场所、制度与特征。利用西周铜器铭文的考释成果,分析金文中涉及学校教育的内容;通过金文字形及其所表词义的演变,探讨大学名称更替的过程;结合金文与传世文献的记载,说明西周时期各级学校教育的概况、学校的形制等,揭示西周教育
学位
《校正方言应用杂字》为明永乐年间介休地区《方言杂字》的后续修订版之一,由定阳增广生员张国播校雠,最早于清乾隆丁巳年(1737)刊行。全书分书序、正文、补遗三部分,正文分列二十五类,收词总3572个。在书籍内容及体例编排上,原书作者陶选详尽收录山西民间用词,注者杨晖在字词旁附音注和义注,后经增广生员张国播校雠。  作为一部杂字书,该书较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方言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特征。论文以清光绪
注意力是影响少年儿童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经过对国际学校中6-12岁的少儿在对外汉语课堂注意力表现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少儿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影响注意力的因素较多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分析发现,影响对外汉语课堂少儿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包括教室的硬件设施、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课堂管理手段等外部因素和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语
祝福语是表达友好意图的重要交际用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汉语教学中是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调查发现: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祝福语成功交际的原因在于熟悉、理解或学习过相关的祝福语,且这些祝福语易于理解。而发生一些普遍性偏误,其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以及汉泰语言文化差异。具体是泰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祝福语中成语或四字词语的理解较为困难,因为泰国祝福语中通常不包含四字词语。同时,两国语用文化
学位
张玉娘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上一颗被埋没了的明珠,她与李清照、朱淑真、吴淑姬并称为“宋代四大女词人”,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张玉娘著有《兰雪集》,现存诗词共133首,在宋代女性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其人品,如幽兰白雪,高洁自持;其诗词,纯任自然,清隽灵秀;其故事,凄美动人,绝胜梁祝。  本论文以女性文学边缘化写作为中心,对南宋女作家张玉娘的诗词创作进行系统的研究。论文绪论部分从相关概念的界
学位
如果说对话是一部小说的“骨肉”,那对话性则是它长久不衰的“灵魂”。《围城》作为一部具有浓厚悲剧意味的长篇讽刺小说,以其幽默俏皮的语言风格和含蓄明快的讽刺艺术共同成就了小说文本语言独特的艺术魅力。针对《围城》语言方面的相关研究可谓此起彼伏、层出不穷、成果颇丰。但是就目前语言层面的文学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小说对话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小说文本对话的表层。巴赫金对话理论对话性的提出打破了国内外研究学者将对话局限
学位
新词语作为新时期以来新近产生的事物、现象或概念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集中反映,也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股新鲜血液。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年度新词语反映的则是当年新产生的事物、现象和概念,记录了当年的社会语言生活状况。文章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8)》中的242个2017年度新词语为研究对象,以客观的方式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将传统语言学视角和模因理论的新型视角相结合,对新词语进
学位
回指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方式之一,回指形式的使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前人研究多关注语法角色等局部语篇因素,而整体因素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篇章整体因素——篇章结构,用以研究其对于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影响。以现代白话文小说《骆驼祥子》为语料,从篇章的层级和结构两个方面对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影响进行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结合分析方法,对语料的回指形式(代词、名词短语、零形式)进行数量统计,分析回指形式出现在哪一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