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祝福语的调查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to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祝福语是表达友好意图的重要交际用语,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在汉语教学中是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通过开放式和封闭式问卷调查发现: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祝福语成功交际的原因在于熟悉、理解或学习过相关的祝福语,且这些祝福语易于理解。而发生一些普遍性偏误,其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以及汉泰语言文化差异。具体是泰国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祝福语中成语或四字词语的理解较为困难,因为泰国祝福语中通常不包含四字词语。同时,两国语用文化差异也是汉语习得者出现偏误的原因。因此,为了解决以上谈及的在应用汉语祝福语时出现的偏误及提高泰国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祝福语时的学习效率,本文提出了泰国汉语学习者的汉语祝福语教学策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关于汉语祝福语中四字词语和成语的教学策略,第二是句子结构组成的教学策略,第三是汉语祝福语的交际教学策略。此外,提出了泰国汉语学习者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并正确地应用汉语祝福语给出了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诗经》婚恋诗所采用的艺术手法多为比兴,很少以“赋”的形式通篇直陈。以物起兴,则必定和某一具体的空间产生联系,畅叙深情,情景交融,人物的活动使得空间具有了立体感、多样性。首先,物理空间作为婚恋诗情感的依托,属于婚恋诗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其描写方式一为静态空间的描写,即在时间相对静止的情况下所展现的某一细小空间乃至一些空间片段,诗歌中的情感描写更像是一些爱情故事的小碎片;另一个则是动态空间的描写,诗歌
学位
叶盛《水东日记》是明代前期重要史料笔记之一,其材料来源可靠、内容可信度高,在文学史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有待挖掘。本文主要探讨《水东日记》的文学史料价值,在绪论部分,首先说明论文选题背景,引出论文的研究对象,对《水东日记》中有关文学的史料进行概说。其次,陈述《水东日记》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并对研究思路及创新点作简要说明。  第一章介绍叶盛与《水东日记》的基本情况。第一节,对叶盛的家世生平及其仕宦经历做
成语的字面意思与实际意思不符是成语误用的重要原因,为了研究这种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选择了成语的一类——动物成语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字面意义、真实意义以及字面意义与真实意义之间的联系。  本文以《汉语成语考释词典》为语料来源,分析了该词典中的422条动物成语,第一章绪论对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二章主要对动物成语进行来源上的分类,发现源自诗文语句的动物成语数量最多,占全
学位
佳县方言属于晋语吕梁片。论文以佳县(佳芦镇)老派方言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佳县(佳芦镇)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系统描写,整理出了声韵调配合表及同音字汇,归纳了佳县(佳芦镇)方言两字组连读调调式,并对佳县(佳芦镇)方言中文白异读和入声舒化、舒声促化现象进行了分析。佳县(佳芦镇)方言保留了入声,入声分阴阳。就时长来说,阳入较阴入长,阳入调值与阴平接近。阴入喉塞尾明显,阳入喉塞尾不明显,从两字组
学位
本文详细描写了西安方言四大类28个助词的语音、语义和语法功能,构建出了西安方言助词系统的基本面貌。  其中结构助词包括副词性助词“的1[ti0]”、形容词性助词“的2[ti0]”、名词性助词“的3[ti0]”、程度补语标记“得1[ti0]”和可能补语标记“得2[ti0]”。体貌助词下进一步细分为完整体助词和未完整体助词,完整体助词又包括现实体助词“咧1[li?0]”、未然体助词“了[liɑu0]”
学位
“欺骗”语义场广泛存在于普通话、方言和古汉语三个维度中,其语义场所含单词数量较多,不同层面的差异较大,极具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欺骗”语义场三个维度所含动词进行比较研究。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欺骗”语义场包括“骗、欺、诈、蒙、哄、诓、绐、诳、谩、谲”等词。“骗”被用来解释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是该语义场的代表性词。在语义层面,各成员词义侧重点有所不同;语法层面,中心成员
学位
三原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对于三原方言的研究对象多是城关镇老派方言,本文基于实地的调查和已有的研究资料,对三原渠岸镇老派方言的音系进行描写,归纳出三原(渠岸)方言的声韵调特点,整理出声韵调配合表及同音字汇,同时对三原(渠岸)方言的两字组连读调加以分析,总结出其规律。在此基础上,把三原(渠岸)方言与中古音系和周边县市耀县、阎良和西安分别进行比较,通过古今对比和共时比较,得出更全面的三原(渠岸)方言
学位
本文以金文材料为主,综合利用甲骨文、传世文献以及古文字释读材料,对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起源和西周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和研究。文章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西周时期的教育场所、制度与特征。利用西周铜器铭文的考释成果,分析金文中涉及学校教育的内容;通过金文字形及其所表词义的演变,探讨大学名称更替的过程;结合金文与传世文献的记载,说明西周时期各级学校教育的概况、学校的形制等,揭示西周教育
学位
《校正方言应用杂字》为明永乐年间介休地区《方言杂字》的后续修订版之一,由定阳增广生员张国播校雠,最早于清乾隆丁巳年(1737)刊行。全书分书序、正文、补遗三部分,正文分列二十五类,收词总3572个。在书籍内容及体例编排上,原书作者陶选详尽收录山西民间用词,注者杨晖在字词旁附音注和义注,后经增广生员张国播校雠。  作为一部杂字书,该书较真实地反映了明清时期山西方言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特征。论文以清光绪
注意力是影响少年儿童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经过对国际学校中6-12岁的少儿在对外汉语课堂注意力表现调查和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中,少儿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影响注意力的因素较多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经过分析发现,影响对外汉语课堂少儿学生注意力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包括教室的硬件设施、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课堂管理手段等外部因素和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