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短吊杆参数识别及应用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吊杆是拱桥中非常重要的受力构件,起到把桥面系荷载传递给拱肋的作用。因此,吊杆的受力状况直接关系到拱桥的使用安全和寿命期限。目前,通常采用振动频率法测试吊杆的索力,但是拱桥短吊杆的振动受到弯曲刚度和边界约束条件的影响比较大。为了提高短吊杆索力测试精度,本文提出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短吊杆参数识别方法,仅利用基频就能够同时识别出吊杆的索力、弯曲刚度和两端边界约束条件四个未知参数。   本文阐述了附加质量法的测试原理、传统遗传算法的基本理论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各步骤讨论了遗传算法可以进行的改进,描述了本文采用的改进后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最后结合附加质量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提出了新的短吊杆参数识别方法,并用FORTRAN语言编写了识别程序。   以5根8m以下的短吊杆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模拟,分别验证了本文方法对于不带有减振器和带有减振器的短吊杆未知参数的识别精度,结果显示四个未知参数的识别精度均在1%以下。接着又以桐庐富春江二桥和宁波院士桥的吊杆为研究对象,检验了本文方法在实际操作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实际拱桥中吊杆未知参数的识别。   利用实测频率识别出的吊杆弯曲刚度,对院士桥的吊杆疲劳计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院士桥的吊杆弯曲刚度对疲劳计算影响并不大,在进行疲劳计算时可以忽略弯曲刚度带来的影响。
其他文献
建筑结构在服役期间,由于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使其承载力或者使用功能下降无法满足正下常使朋要求,这些建筑结构不可避免地将面对加固问题。许多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团体已经把注意
我国沿海沿江地区、地势低洼地区以及一些气候湿润、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原及沼泽地区,广泛分布过湿土。含水率高且远大于压实最佳含水率,塑性指数大,强度低,工程特性很差,不能直接作
国内外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静力性能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但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下滞回性能的研究多以试验为主,理论为辅。本文运用有限元法
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污废水的厌氧反应器处理技术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特别是随着流体力学、微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厌氧生物处理技术不断带来新的突破。本
为了追求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合理性,近些年对原有建筑物的改造日益增多。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建筑技术的研究和建筑材料应用得到飞速发展,各种高强材料不断涌现,结构加固的方法也不
学位
组合结构是高层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梁柱节点的构造和受力分析是设计的主要内容,而且此类节点的设计规范尚不完善。本文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分析了方钢管混凝土柱与H型钢
斜拉索是斜拉桥的关键承重构件,传统钢拉索在疲劳荷载和外界腐蚀的共同作用下,安全性和耐久性下降明显,导致结构使用寿命缩短。同时,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斜拉桥跨径不断增长
本文主要结合“十一五”交通部科技攻关重大专项(200631800001)“苏通大桥268米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05Y02)“苏通大桥辅桥连续
混凝土箱梁桥的温度效应是影响到桥梁的安全性和耐久性的重要因素。在温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箱梁桥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应力,尤其对于采用悬臂施工的桥梁,温度荷载作用关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