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怪不得”为代表的现代汉语悟因句研究及对外汉语教学策略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ipi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妈妈是美国人啊,怪不得你英语这么好。”本文把这种由“怪不得”引导的句子叫“怪不得”句,这是着眼于句式标记;这种句式本文里也叫“悟因句”,这是语义的角度;有时也称作“怪不得”悟因句,这是综合的角度。“怪不得”悟因句包括“怪不得”单句和复句,是一种口语性极强的句式,在生活中极为常用。在与外国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他们基本不使用这个句式,即便语境提供了使用这个句式的机会,他们也不用。通过资料检索发现,这个句式无论在本体研究领域还是在教学领域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不管是从词法还是句法的角度,都没有提到“怪不得”。《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认为“怪不得”属于丙级词汇。很多对外汉语教材,也只是从词的角度讲解“怪不得”,没有提到“怪不得”的句法作用和使用条件。语法大纲和教材中没有对“怪不得”句的表述,教师在教学中对该类句子讲解不到位或不讲解,学生在生活中不使用或一用便错。这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会促进汉语本体研究的深入;本体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以后又会提升教学效率。本文首先从汉语本体的角度研究“怪不得”句,而后尝试将本体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关于“怪不得”悟因句的本体研究,本文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怪不得”句结构类型。根据标记形式,将其分为独用型、合用型、复用型三种。第二,“怪不得”句的典型性分析。通过语料统计数据总结出了“怪不得”句比较常用的格式是“…,怪不得…”“怪不得…,…”“原来…,怪不得…”“怪不得…,原来…”“怪不得,…”“…,怪不得”(这两个格式中“怪不得”后接简单话轮)和“怪不得…,敢情/因为/由于/我看…”“敢情/因为…,怪不得…”。通过分析语义格局中各结构类型在使用中的典型性,为对外汉语分级教学提供了根据。第三,“怪不得”句句法语义特点。“怪不得”句主要表达突然醒悟的意思(明白了原因,不再觉得奇怪),重在对认识过程(即醒悟过程)的凸显。句式的醒悟义对怪不得“果”句产生很多的限制条件。从语义上说,“果”句主要表达各种容易引起说话者疑问的情况,比如不合常理、比较夸张的状态,或者频繁发生的现象,或者突然变化的情况等;也可以是说话者之前不曾留意,因某种新信息的出现,才引起说话者注意的情况。从信息性质上说,“果”句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至少是表述时已经被确认将会发生的信息。从事件特点上说,“果”句是说话者自身不能控制的状态(或行为)。此外,“怪不得”句还表现出主观性和即时性的特点。在句类分析中,“怪不得”句主要出现在陈述句和感叹句中。第四,“怪不得”句语用适用情况。“怪不得”句主要出现在口语语体中,在具体交际中经常使用对话体。在上下文中可以引发话轮,在交际中也可以表达言外之意。第五,“怪不得”复句与一般因果复句的区别。从总体上说,最主要的区别是句式语义特点不同和句式表达的认知域不同。具体来说,在“因”句方面,怪不得“因”句主要表达新信息,在句中位置前置,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在“果”句方面,怪不得“果”句主要表达旧信息,在句中位置后置。在“因”“果”关系方面,“怪不得”句的因果关系是隐含的,因果关系体现时间性。根据本体分析的成果,本文给出“怪不得”句的教学策略建议。“怪不得”句的教学策略分析,主要包括四方面。第一,教学大纲及教材对“怪不得”句的描写。通过综述教学大纲和教材对“怪不得”句的描述现状,我们可以知道“怪不得”句在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怪不得”句使用偏误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偏误语料,我们能明确学生使用“怪不得”句时,容易出现偏误的地方,这也是教学的重点所在。第三,“怪不得”句教学等级分类,结合本体研究的成果,我们给出教学等级分类建议,以便循序渐进地完成“怪不得”各句式的教学。第四,“怪不得”句教学设计。首先通过语境教学,让学生感知“怪不得”句。然后通过对比教学,比较“怪不得”句与一般因果句之间的区别,使学生能区分开“怪不得”句和一般因果句,并能正确使用“怪不得”句。最后,总结“怪不得”句的特点,从“怪不得”句的构成、语义等方面,给出简单的使用规律,方便学生记忆。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社会和中国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加深,作为世界上最多人使用的语言,汉语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海外学习汉语的热潮不断高涨,然而对外汉语师
石油价格上涨以及非降解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因此,可再生植物资源将成为21世纪重要化工原料,并已列为高分子科学和材料科学
本文依据“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对近年来讨论较多的“是……的”句进行了句法、语义和语用三方面的探讨。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目的、范围、方法,以及语料
自“主观性”和“主观化”理论被引进汉语研究以来,汉语主观化的研究逐步深入。现有的主观性研究多从“历时”角度考察某一词汇的语法化过程和在这样的语法化过程中表现出来
仿词修辞格古已有之,仿词的使用渗透到语言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有效地美化了语言,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作为一种造词手段,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新语,因而备受学界关注。
[目的]探讨抑郁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省蚌埠市社区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生存质量
合成聚(丙烯酸)/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互穿聚合物网络(PAAc/PNIPAIPN)水凝胶,具有温度及pH双重敏感特性.这种水凝胶在弱碱性条件下的溶胀率远大于酸性条件下的溶胀率.在酸性条件下,随着温度上升,凝胶的溶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教学,其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学生,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更高效地掌握学习内容并拓展专业视野。该文从动画专业的
汉语中的同义形容词在词汇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同时给留学生学习汉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他们经常犯一些偏误。但是,我们常常把研究的重点放在音节相近的形容词上,而忽略了一
本文以功能语法作为理论框架,以语篇分析作为切入点,以现代汉语“别说”为例,分析“别说”在语篇中具体使用的情况。汉语“别说”是一个用法相对复杂的词语,在使用中也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