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13859315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间歇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 BNP(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心功能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每分心排量(cardiac output,CO)、舒张末期容积(end-diastolic volume,EDV)、左心室每搏量(stroke volume,SV)、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diameter at end-diastole,LVI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S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间歇接受左西孟旦治疗的非缺血性心肌病(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NICM)与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为慢性心衰病因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月规律接受左西孟旦治疗,且连续治疗疗程为3个月。入组患者均根据个体化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和β受体阻滞剂等常规心衰治疗,另外在常规组治疗上每月加用左西孟旦注射液,起始0.1μg/kg/min进行输注,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逐渐调至0.2μg/kg/min。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1例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非缺血性心肌病56例,缺血性心肌病25例,总体人群的平均年龄57.1±13.8岁。在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别中,在治疗1个月后,NT-pro BNP的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3049(1035-5602)vs 6234(2978-8540),p=0.001]。治疗至第2个月时,NT-pro BNP仍较上月下降显著下降[2302(801-4113)vs 3049(1035-5602),p=0.028],但治疗至第3个月时,NT-pro BNP仍较上月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468(454-3746)vs 2302(801-4113),p=0.0501]。在治疗3个月后,第3个月NT-pro BNP与第1月相比,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7)。在缺血性心肌病组别中也是类似的趋势,治疗后的第1个月中NT-pro BNP的水平较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4249(1783-6067)vs 8323(4603-13805),p=0.016]。治疗至第2个月时,NT-pro BNP仍较上月下降显著下降[1960(1586-4579)vs 4249(1783-6067),p=0.002]。此外在1个月与第3个月的比较中,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2)。但是两者在治疗前、治疗随访期间,组间的NT-pro BNP未见明显差异。在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别中,治疗3个月的心功能NYHA分级较治疗前的显著提高(2.2±0.7 vs 3.5±0.5,p<0.001)。在缺血性心肌病组别中也观察到相同的情况(1.9±0.6 vs 3.4±0.5,p<0.001)。但是两者在随访期间,组间的NYHA分级未见统计学差异。在非缺血性心肌病组别中,治疗3个月的LVEF较治疗前的显著提高(32.3±7.5 vs 38.7±10.1,p=0.0002)。在缺血性心肌病组别中也是类似的(33.2±5.7 vs 41.3±7.8,p=0.0001)。但是两者在随访期间,组间的LVEF未见差异。在每分输出量(CO)的测定中,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治疗前后均未观察到明显提高[6.4(5.2-7.8)vs6.7(5.3-8.8),p=0.23和6.4(5.6-7.7)vs 7.0(5.7-8.4),p=0.28],随访期间,两者组间的CO未见统计学差异。在舒张末期容积(EDV)的测定中,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下降,但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220(186-283)vs 242(205-296,p=0.07和211(183-283)vs260(221-306),p=0.11],两者在随访期间,组间的EDV未见统计学差异。左心室每搏量(SV)的测定中,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增加,但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82(68-94)vs 83(70-105),p=0.27和81(66-99)vs 95(79-113),p=0.14],两者在随访期间,组间的SV未见差异。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的测定中,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下降,但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差异[66(61-74)vs 68(63-75),p=0.22和68(61-75)vs 71(66-76),p=0.16],两者在随访期间,组间的LVIDd未见统计学差异。在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测量中,非缺血性心肌病的组别中,治疗3个月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54(46-61)vs 56(53-64),p=0.04]。但是在缺血性心肌病的组别中,治疗前后未见统计学差异[57(47-60)vs 60(54-65),p=0.07],两者在随访期间,组间的LVESD未见统计学差异。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在再发心衰累积风险估计模型中未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1828 by logrank test)。结论:本研究中发现,无论是非缺血性心肌病还是缺血性心肌病,间歇应用左西孟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降低NT-pro BNP水平,且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分级,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此外,非缺血性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治疗中未见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在青年人及儿童人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可有别于中老年人群。本文旨在探讨年轻起病的PHPT患者临床特点,以便提高临床诊治率,避免误诊、漏诊。研究对象和方法:1.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2年5月至2020年10月共105例PHPT患者。PHPT在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罕见,结合
学位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的发生与慢性HBV感染相关,目前一线NAs(ETV/TDF/TAF)药物可强效抑制HBV病毒复制从而延缓疾病进程,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究竟哪些是高危因素?目的探讨真实世界慢性HBV感染者在全程管理下一线NAs治疗后肝细胞癌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慢性HBV感染患者队列。将HBVDNA检测阳性、ALT异常
学位
目的旨在探究可同时避免腹水稀释及其它部位感染影响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7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数据资料分为单纯腹水组75例、SBP组101例、其它部位感染组32例、SBP合并其它部位感染组67例,分析各组一般资料、腹水学指标、血清学指标的差异。结果1.单因素分析各组在李凡它试验、腹水多形核细胞
学位
目的:探讨基于Roussel Uclaf关系评估方法(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临床特征及预后,以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治DILI。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2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其中RU
学位
目的:分析及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的临床特征,并对比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
学位
目的:总结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CTD)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例DCTD合并TM感染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DCTD合并TM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加上本次报道的2例,共28例DCTD合并TM感染,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发病的中位年龄为39岁(21-71岁)。原发病分类: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
学位
背景:间质性肺疾病也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是一组由不同类型的炎症和纤维化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包括200多种急性和慢性的肺部疾病,既有临床常见病,也有临床少见病,需要通过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模式进行综合诊断。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外科肺活检(SLB)常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活检,然而,经支气管肺活检组织量较少,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诊断
学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注射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复发率和甲减发生率。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内分泌科的亚甲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以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的18例为甲注组,同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的26例为对照组。连续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ESR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住院的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脂水平,观察血脂异常情况,探索血脂紊乱在RA病人中的临床意义,并寻找影响RA病人血脂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3.06-2020.10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免科诊断为RA的住院病人96例,均未经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
学位
目的对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髓系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0例MS患者,男11例,女9例,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为30(1-5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