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髓系肉瘤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髓系肉瘤(Myeloid sarcoma,MS)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对髓系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20例MS患者,男11例,女9例,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为30(1-54)岁。MS患者主要以局部肿物或肿物压迫所致受累部位疼痛为首发临床表现。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骨骼(40.0%),其次为淋巴结(20.0%),眼眶(15.0%),纵隔、乳腺、消化道、盆腔、皮肤、牙龈、生殖系统等均有受累。2.本研究20例MS患者均经肿物活检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确诊,免疫组化指标以髓系标志物表达为主,CD43、CD117、MPO、Lysozyme的阳性率分别为93.3%、91.7%、90.0%、83.3%。淋系标志物罕见表达,CD3、CD20、CD79a、Td T的阳性率分别为0.0%、11.8%、12.5%、13.3%。Ki-67百分比中位数为60%(30%-90%)。共有3例患者曾被误诊为淋巴瘤或Ewing肉瘤,误诊率15.0%。3.在20例MS患者中,19例具有骨髓细胞学资料,根据是否伴有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本研究将19例MS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孤立性MS患者11例(57.9%),第二组伴白血病MS患者8例(42.1%)。7例MS患者有骨髓染色体检查资料,最多见的异常为t(8;21)(57.1%)。8例患者有骨髓基因检查资料,最常见的融合基因为AML1/ETO(50.0%),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KIT突变(25.0%)。4例伴t(8;21)及AML1/ETO的患者有3例出现疾病复发或难治情况。4.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11(1-80)个月。在可随访的18例MS患者中,16例接受以AML化疗为主的方案作为一线治疗方案,2例MS患者仅接受对症治疗。16例化疗患者一线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56.3%(9/16),客观缓解率(ORR)为68.8%(11/16),其中孤立性MS一线治疗后ORR为77.8%(7/9),高于伴白血病MS的ORR(5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6)。孤立性MS中有33.3%转化为AML。16例化疗患者中有3例患者在一线治疗达到缓解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随访截止时2例仍存活,1例于30个月死于移植物抗宿主病。5.可随访的18例MS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OS)为45个月。第一组孤立性MS患者的中位OS明显优于第二组伴白血病MS(45个月vs 30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S的生存及预后与性别、年龄、受累部位数、Ki-67指数、化疗后是否联合HSCT、是否达到CR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化疗的MS患者较未化疗MS患者具有更好的预后(P=0.014)。结论1.MS是一种罕见的髓系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伴或不伴骨髓受侵,确诊依赖病理检查。t(8;21)、AML1/ETO融合是最常见的染色体及基因异常。2.MS的治疗主要以AML方案化疗为主,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是改善MS结局的有效方法。孤立性MS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可能优于伴白血病MS患者。
其他文献
在我国癌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在持续增加,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和公共健康问题。癌症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然而这些传统治疗手段对患者的身体的伤害也比较大,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随着对肿瘤发病机制的探索,靶向治疗已成为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其中靶点药物的研发已成为当今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研究方向。c-Met是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一种,是肝细胞生长因子唯一的高亲和性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c-
学位
背景与目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在青年人及儿童人群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可有别于中老年人群。本文旨在探讨年轻起病的PHPT患者临床特点,以便提高临床诊治率,避免误诊、漏诊。研究对象和方法:1.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2年5月至2020年10月共105例PHPT患者。PHPT在儿童及青少年发病罕见,结合
学位
研究背景肝细胞癌的发生与慢性HBV感染相关,目前一线NAs(ETV/TDF/TAF)药物可强效抑制HBV病毒复制从而延缓疾病进程,降低肝癌的发生率,但仍不能完全避免肝癌的发生,究竟哪些是高危因素?目的探讨真实世界慢性HBV感染者在全程管理下一线NAs治疗后肝细胞癌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慢性HBV感染患者队列。将HBVDNA检测阳性、ALT异常
学位
目的旨在探究可同时避免腹水稀释及其它部位感染影响的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9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275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数据资料分为单纯腹水组75例、SBP组101例、其它部位感染组32例、SBP合并其它部位感染组67例,分析各组一般资料、腹水学指标、血清学指标的差异。结果1.单因素分析各组在李凡它试验、腹水多形核细胞
学位
目的:探讨基于Roussel Uclaf关系评估方法(Roussel Uclaf causality assessment method,RUCAM)的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临床特征及预后,以利于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治DILI。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72例DILI患者临床资料,选择其中RU
学位
目的:分析及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acute cholangitis of severe type,ACST)的临床特征,并对比研究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phy,ERCP)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drainage,PTCD)的治疗效果。方法:回
学位
目的:总结弥漫性结缔组织病(DCTD)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TM)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诊治,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报道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例DCTD合并TM感染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总结DCTD合并TM感染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加上本次报道的2例,共28例DCTD合并TM感染,其中男性9例,女性19例,发病的中位年龄为39岁(21-71岁)。原发病分类:系统性红斑狼疮17例,
学位
背景:间质性肺疾病也称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是一组由不同类型的炎症和纤维化累及肺间质和肺泡腔,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包括200多种急性和慢性的肺部疾病,既有临床常见病,也有临床少见病,需要通过临床、影像、病理多学科模式进行综合诊断。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外科肺活检(SLB)常用于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活检,然而,经支气管肺活检组织量较少,对间质性肺疾病的病理诊断
学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注射与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安全性以及复发率和甲减发生率。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内分泌科的亚甲炎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两组,以超声引导下甲状腺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曲安奈德)的18例为甲注组,同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的26例为对照组。连续观察8周,观察治疗前后症状、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ESR
学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住院的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病人及健康体检人群的血脂水平,观察血脂异常情况,探索血脂紊乱在RA病人中的临床意义,并寻找影响RA病人血脂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2013.06-2020.10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免科诊断为RA的住院病人96例,均未经过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以及来我院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