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旧约·创世记》第37-50章讲述的约瑟故事作为大家最耳熟能详的圣经故事之一,因其强烈的文学色彩以及连接《创世记》与《出埃及记》乃至整部摩西五经的特殊地位,而具有重要的文学、神学与历史文化意义。国外圣经学者对约瑟故事的文学研究可谓是汗牛充栋,但国内近年来对约瑟故事,尤其是对其叙事艺术的专文、专著研究几乎为空白,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本文将在充分吸收国外现有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共时研究的方法,以深入、透彻地挖掘约瑟故事中的叙事诗学以及蕴藏在叙事策略之下的意识形态为己任,使人们对约瑟故事的成文技巧及其对于《创世记》与《摩西五经》的重要意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本文还将尝试着对约瑟故事中一些饱受争议的问题,比如文本的界限、体裁的含混以及神圣言说的缺如等问题做出自己的分析。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首先对论文涉及的术语,即“诗学”、“叙事诗学”与“意识形态”进行澄清与解释,以免引起概念的混淆。接下来谈到的是约瑟故事的研究现状,主要是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引言最后讲到选题意义,总结了以往研究成果中的不足之处,以及本文期望达到的目标。正文包括七章。第一章主要论述约瑟故事由《创世记》37-50章组成,以及该文本的完整性。该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传统的来源批评已不再适用于约瑟故事;第二部分从圣经的叙事习惯、作者的叙事意图、主题预示与揭示等方面论述约瑟故事始于《创世记》37章,止于《创世记》50章,而38章为整个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第二章明确了约瑟故事的文体。在充分吸收罗伯特·奥尔特(Robert Alter)、赫姆弗利斯(W.L.Homphreys)以及冯·瑞德(Von Rad)等人观点的基础上,得出约瑟故事为“类智慧文学的历史化散文体小说”。第三章论述约瑟故事巧妙的情节结构,即平行共生的模式。本章首先论述传统的情节观对约瑟故事的无效性,进而在重新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参考大卫·多赛(David Dorsay)对故事情节的划分,明确列出约瑟故事平行共生的情节模式。第四章谈到故事中纷繁复杂的人物世界。本章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艾德利·柏林(Adele Berlin)对圣经人物的三分法,即“动因人物”、“类型人物”与“立体人物”;第二部分分析故事中的动因人物;第三部分分析故事中的类型人物;第四部分着重分析雅各、约瑟的哥哥们与约瑟这三个立体人物;第五部分总结作者塑造人物的独具匠心,以及含蓄手法与复杂人性之间的关系。第五章论述约瑟故事中的重复手法。本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罗伯特·奥尔特对圣经中重复手法的分类与定义;第二部分参照其分类方法着重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重复、题旨重复与连续情节重复。第三部分论述重复在叙事中的意义,及其透露出的人的自由意志与上帝的历史计划之间的恒久张力。第六章讲述约瑟故事中由“多”至“一”的叙述视角。本章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西蒙·查特曼(Seymour Chatman)的视角三分法及其在约瑟故事中的运用;第二部分论述感知视角、概念视角与利益视角在约瑟故事中的冲突与融合、分离与聚合;第三部分总结故事中视角的流动历程与故事情节发展、主题揭示的一致性,以及辨认多重视角的重要意义。第七章论述隐藏在叙事策略之下的一个吊诡性问题,即神圣言说在约瑟故事中的缺如如何在神学上得到解释。本章从上帝的隐蔽做工与人的显现两方面出发,揭示出约瑟故事“世俗性”表征之下潜藏的神学意义。文章最后的结语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思路、运用理论以及已经解决的问题,揭示出约瑟故事中精妙的叙事策略及其旨在向读者传达的意识形态。同时笔者亦对圣经的叙事批评做出了自己的评价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