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影响的队列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健康素养对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后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在2020年6月-2021年7月,选择合肥市某三甲医院行脑血管支架置入的290患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疾病相关资料等基线调查,使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对患者的健康素养进行评估,将健康素养总分低于96分定义为健康素养不充足,并以此为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健康素养组。术后半年进行电话随访,采用《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和《服药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及服药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素养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结果共259名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完成随访。患者基线健康素养得分为(90.90±9.94)分,有84名(32.4%)患者的健康素养充足,175名(67.6%)患者的健康素养不充足;不具备充足健康素养的患者更多倾向于文化程度偏低、居住在农村、年龄相对较大、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较低、医保类型为居民医保的人群。患者术后半年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93.18±19.45)分,服药依从性总分为(7.00±1.16)分,均处于中等水平。通过调整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类型、卒中次数、卒中病程和发现血管狭窄方式等多种因素后,健康素养是患者术后半年自我管理行为(OR=12.732,95%CI:5.481~29.579)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婚姻状态(OR=0.072,95%CI:0.007~0.722)、居住地(OR=2.488,95%CI:1.030~6.005)也同样独立影响患者术后的自我管理行为;在控制了职业、文化程度、卒中次数、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类型、居住地等因素后,健康素养是服药依从性(OR=3.485,95%CI:1.692~7.178)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脑血管支架置入患者术前的健康素养水平不充足;患者术后半年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服药依从性处于中等水平;患者术前健康素养水平可作为术后自我管理行为与服药依从性的重要预测指标;临床医护人员可鼓励患者主动表达健康需求,帮助患者提升向医护人员寻求专业帮助的能力,同时早期筛查出低健康素养的患者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能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服药依从性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电子健康素养评测是电子健康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是明确电子健康素养水平、实施电子健康行为干预的重要基础。本文对国内外电子健康素养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发展我国电子健康素养测评工具提供建议,为实现电子健康干预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国外已有一些相对成熟的电子健康素养测评工具,包括基于自我感知以及需要实操的混合性测评工具等。而我国针对电子健康素养测评工具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应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研发
课堂提问环节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考以及探究的过程中,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便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所以说,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地去提高课堂提问环节的艺术性,从而为课堂教学增添光彩,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本文从优化提问方式、把握提问时机以及拓展提问深度这三个方面入手,
<正>为了让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方向发生了改变,并重点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能够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优化课程教学的方式与方法,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形成提供助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辨别能力及认知能力相对薄弱,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的生成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对小学道德与
期刊
中小学学业负担问题一直都存在。在基础教育改革阶段,学业负担问题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而且关乎国家未来人才的培养。梳理数十年间“减负”政策的相关文件,分析出症结所在的四大困境,即社会注重“追分文化”、学校强调“唯分数论”、家长追求“分数神话”、校外机构鼓吹“提分文化”。“减负困境”的破解路径:(一)观念先行,落实社会宣传和监督作用;(二)减负提质,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三)协同育人,注重
<正>目前,在小学的课程体系建设中,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虽然是一门独立且单一的学科,但是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依然可以学到非常丰富的知识和内容。如果教师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仅限于对道德与法治的课本理论知识的梳理,无法彻底满足现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需求,那么学生在枯燥无味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将无法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愉悦。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进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需要积极融合各项知识,才能
期刊
素养导向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强调建构真实而完整的学习,聚焦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完整定位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及达成方法,提供预学情境与任务支架,开发来自学生的学习资源;生成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实现价值引导和思维进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等,将评价嵌入学习全过程,重构教学过程。
<正>“新时期聚焦培育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和学科教育才能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动力,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新时期的基础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重点之一是要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课程内容围绕道德与法治两个重要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观念,从而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素养。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