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L-MRI技术的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差异的中枢机制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zcb999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筛选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疗效差异的受试者,借助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成像技术(Arterial Spin Label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ASL-MRI),探讨针刺治疗对PDM患者不同脑区脑血流(Cerebral Blood Flow,CBF)灌注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针刺治疗PDM疗效差异的中枢机制提供科学的可视化依据,以促进针灸的临床运用和传统理论的传承。方法:1.本研究主要采集纳入PDM受试者的人口学资料、生命体征、病情资料等,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X痛经症状量表(Cox Menstrual Symptom Scale,CMS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等疗效评价指标采集受试者治疗前后的痛经程度、痛经发作情况、伴随情绪状况及睡眠情况等痛经相关信息,以治疗前后VAS-痛经程度的缓解率≥50%作为针刺“有效”的疗效评判标准,对已完成临床试验的PDM受试者按照上述评判标准进行针刺治疗PDM疗效差异的受试者筛选。2.筛选针刺“有效”与“无效”的PDM患者,以ASL-MRI技术为研究手段,通过对比针刺治疗后不同疗效PDM患者不同脑区CBF的差异,探讨疗效差异下针刺治疗PDM不同脑区的中枢响应机制。结果:1.针刺治疗PDM疗效差异的受试者筛选(1)最终筛选出针刺“有效”和“无效”PDM受试者各10人。(2)针刺“有效”与“无效”PDM受试者基线期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3)治疗后针刺有效组受试者与无效组受试者的病情资料(VAS-痛经程度、CMSS-疼痛平均严重程度、SAS评分、SDS评分)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MSS-疼痛总发作时间、PSQ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针刺“有效”PDM患者的VAS-痛经程度、CMSS-疼痛总发作时间、CMSS-疼痛平均严重程度、SAS评分、PSQI评分均有改善,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SDS评分虽有所降低,但未发现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针刺“无效”PDM患者的VAS-痛经程度、CMSS-疼痛总发作时间、CMSS-疼痛平均严重程度、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未发现治疗前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针刺治疗后不同疗效PDM患者不同脑区的脑血流灌注变化(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针刺有效组PDM患者CBF显著升高的脑区包括左侧颞极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CBF显著降低的脑区包括右侧缘上回和左侧丘脑。(2)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针刺无效组PDM患者CBF显著升高的脑区为楔前叶,CBF显著降低的脑区包括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顶下缘角回、左侧角回和双侧额中回。结论:1.针刺三阴交、关元穴,可以改善PDM患者的痛经程度、痛经发作情况、伴随情绪状况及睡眠情况等。2.针刺治疗后,左侧丘脑、颞叶和右侧缘上回是针刺“有效”患者CBF出现明显变化的脑区,楔前叶、双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顶下缘角回及左侧角回是针刺“无效”患者CBF出现明显变化的脑区。3.左侧丘脑、颞叶和右侧缘上回从痛觉、情绪及睡眠三个方面对“有效”患者进行调节,楔前叶、双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中回、左侧顶下缘角回及左侧角回从情绪反应方面对“无效”患者进行调节,提示治疗后不同脑区的CBF差异性变化是验证针刺治疗PDM疗效差异的中枢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化石燃料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急需寻找一种可持续的能源生产链。由于自然界小分子气体(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的大量存在,小分子气体转化的研究成为一项非常有前途的研究方向。气体小分子转化反应包括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重整反应以及偶联反应,反应形式包括热催化、光催化以及电催化,既可以实现小分子气体之间的转换,也可以用来制备有用的液相化学物。
石墨相氮化碳(g-C3N4)在波长小于450nm的光照射下能够有效地发挥光催化作用,诸如制备简易、环境友好及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使得g-C3N4成为了非常有前景的光催化材料。然而,体相g-C3N4由于吸收光波长范围窄、比表面积小、光生载流子复合率高的缺点,在可见光下所表现出的光催化活性仍亟待提高。近年来,研究人员致力于提高g-C3N4基光催化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提出了如构筑Z-scheme结构、利用表
氮烯作为一种缺电子的活性瞬态中间体,几十年来一直吸引着化学家们的眼球。它不仅在各种化学反应例如C-H胺化和过渡金属催化合成含氮化合物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在材料科学、生物领域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且,氮烯的基本特性例如光谱特征、分子结构、基态自旋多重度和重排反应等均是大量理论和实验化学研究的焦点。本论文报道了两类结构简单的芳香杂环羰基叠氮,即吡咯羰基叠氮(2位和3位吡咯羰基叠氮)和吡啶羰基叠氮(
同位素的使用促进了大气水循环的研究。本文运用氢氧稳定同位素,对中国南部湛江地区高桥红树林在夏季期间的大气水循环过程进行探究,主要分析对流降雨和大尺度水汽传输两个过程。本文旨在为之后对红树林地区的水循环研究提供参考,并提高人们对红树林地区大气水循环过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和利用红树林地区的各种资源。作者于2017年7月驻扎该地,使用Picarro CRDS等仪器获取同位素观测数据,分析对流降雨对局
目的:通过整理分析肺系疾病“虚不受补”状态的核心要素特征,从状态辨识,探讨形成“虚不受补”状态的临床证候规律,总结导师临证辨治经验,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对虚证及虚实夹杂证患者的补益方法,避免出现“虚不受补”。方法:通过梳理古籍及近现代文献,初步整理分析历代学者对“虚不受补”状态的内涵、病因、病机认识,定义“虚不受补”状态。结合导师临床主攻呼吸系统方向,临床收集导师治疗肺系疾病“虚不受补”状态病例,通过
活性物质是一类可以从环境中获取能量来产生自主运动的物质。最初主要是指生物体系,既包括微观尺度的马达蛋白、细胞和细菌,也包括宏观的鱼群、鸟群等。随着实验技术的发展,各种各样人工合成的自驱动粒子在实验室被制造出来,它们成为研究活性物质行为的重要模型体系。活性物质是典型的动力学非平衡体系,存在着大量有待发掘的新奇现象,从而成为目前软物质研究的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本文以球形活性布朗粒子为基本模型组分,采用分
被动毫米波成像技术已经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对目标毫米波极化辐射特性的研究可以获得目标更多的信息。本文通过应用毫米波辐射图像模拟技术,仿真获得了复杂目标的任意线极化角度辐射成像图像,并对目标线极化辐射特性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论文首先从目标热辐射理论出发,建立了目标毫米波辐射观测模型。进一步建立了大气毫米波辐射计算模型、均匀与非均匀地物媒质辐射以及金属媒质辐射的计算模型。在此研究上提出了复
矩阵理论和算法可以用来解决实际工程项目中的诸多问题,这些工程领域通常有数字信号处理、高速网络信息传输、信息加密和图像处理等,矩阵运算在这些大规模数据分析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而且在系统中往往需要进行实时性运算,其执行效率对于整个系统的运行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科学和工程问题的日益复杂,往往需要求解大型线性方程组,矩阵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其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常用的矩阵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除
随着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生物多样性骤减,导致生态系统碳汇效益发生变化。本文以青藏高原海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优势物种: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早熟禾(Poaannua)、二柱头薦草(Scirpus distigmaticus),设置四种凋落物多样性,研究凋落物多样性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植物多样
“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对沿途省市和终点白洋淀起到引水、灌溉等调控效益的同时,也会对该工程引黄口的水沙情势和水沙丰枯遭遇概率等产生影响,针对该工程起点渠村引黄口进行相关研究,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该工程实施前后59年的径流和含沙量日数据的基础上,从水沙情势变化、径流变化归因分析、水沙边际函数和联合分布函数构建、丰枯遭遇分析等方面进行水沙综合分析,主要结论下:(1)“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后,考虑赋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