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名转动词活用与兼类的比较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ppl_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转类在各种语言现象中普遍存在。它指的是不经过任何词形变化直接用于其它词性的词。现代汉语中的名转动词现象一直是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回顾以往的研究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产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等不同的理论出发,对名转动词现象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描写和解释,他们的研究对更好地理解这一语言现象有重要意义。语言的转变处于一个持续变化的连续系统,而非一成不变的封闭系统。名词彻底转换为动词要经过活用和兼类两个阶段才能成功完成。活用具有临时性,是偶然出现的用法,词典不会对其活用词性加以标注;而兼类具有稳定性,词典上会对其新词性加以标注。以往研究多侧重于不同理论对名转动词现象的解释,对转换过程中处于活用和兼类这两个不同阶段的词语的使用特点则研究较少。为弥补该不足,本文将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和第六版)以及北大汉语语料库(CCL)在以下方面做出有益尝试。第一,搜集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名转动词的活用词;第二,借助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找出这些词中哪些已经变为兼类词;第三,对仍是活用词的和已经变为兼类的这两类词在北大汉语语料库中的语料进行比较和研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它们被用作动词的频率、分布以及语料来源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兼类被用作动词的平均频率大约是活用被用作动词的平均频率的十倍,而活用和兼类被用作动词的频率在不同的文本体裁中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最后,本文借助认知语言‘学中的凸显理论和转喻对名转动词的活用和兼类做进一步比较,发现活用词的动词意义并不稳定,只适用于一些特定语境,而兼类词的动词意义比较固定,已成为中心词义的一部分。
其他文献
选修课程承担着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拓展与提高”的任务。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经过必修课程阶段的学习后,身心均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针对我国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而言,主
如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一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以生为本”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以生为本,创新教学观念
慢性肝病的病因为湿热疫毒之邪久羁不除,深伏血分,肝为藏血之脏,血之运行赖肝气疏泄,肝病则气失条达,久之络脉阻滞而成瘀。而现代医学研究亦表明:活血药可改善肝脏循环,防止肝组织纤
先师鲁秀山先生(1910~1979),《常山县志·人物传》载其“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病人,常用十枣汤或甘遂末与当归补血汤交替服用,攻补兼施,获得良效。”笔者幸列门墙,得先师教
论述类文本,即主要使用议论表达方式的文本,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类文体常涉及的内容有政治、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理论、历史、美学、建筑等各个方面,虽然文本会出现一些
1927年拍摄的《西厢记》,以优美的江南实景拍摄强化莺、生曲折清丽的爱情故事这一叙事主题,并达到情从景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该片在摄制团队共同努力下,以“目既往还,心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 BCI)借助于计算机或其他外部电子设施,旨在建立一种不依赖于人体神经等正常传输通 道,直接将人脑与外界相联系而达到信息交流的目的。运
混合动画,从动画的制作方法演变成混合艺术的形式,其表现范畴、结合方法、视觉形式在不断扩展.基于混合关系和转化过程,从生态结构和生成机制两方面探讨了混合动画的美学特征
目的:探讨经纤维(电子)支气管镜(纤支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在小儿炎性肺不张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明确为感染所致肺不张患儿70例,随机分为灌洗组(40例)及对照组(30例)
为实现校园绿化智能化管理, 节约水资源,减轻劳动强度。此系统能够通过定时系统完成对绿化地土壤的温度、湿度、光照还 有空气湿度这类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在借助传感器将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