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古老的文化交往活动,它大大加强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沟通。因此,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翻译数量的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从以往的翻译实践中探索出翻译的规律和评价准则。例如,奈达的功能对等、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严复的“信、达、雅”等翻译理论都对以往的翻译活动进行了总结与归纳,旨在用于更好地指导未来的翻译实践。然而,这些翻译理论大都具有很强的规约性,它们将翻译过程视为一种模仿性而非创造性的活动,强调译文对原文的绝对忠实并且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隐身”。 但是,随着翻译研究视域的不断拓宽,规约性的方法再也难以对某些翻译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因此,一些翻译理论家开始将目光转移到描写翻译研究上来。描写翻译学家将翻译活动不再视为简单的由源语到目的语的文本转换过程,而是将其研究焦点转移到目的语及其所在的社会和文化层面上来。这一转变拓宽了翻译研究的范围,同时也为基于语料库的译者风格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研究以描写翻译理论为基础,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利用相关检索软件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对自建的埃兹拉·庞德《诗经》英译本语料库和用于对比的两个语料库中所体现的译者风格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词汇层面,庞德译文在用词丰富程度方面高于理亚各和许渊冲译文;在实词尤其是名词的使用数量上,庞译也明显高于其它两个译本;在高频词的使用方面,尤其是人称代词主语的使用频率方面,庞译和其他两译本存在着明显差异;庞译平均词长高于其它两个译本,说明庞德译文风格更为正式,阅读难度更高。(2)在句法层面:庞译使用句子数量最少,平均句长最长且句式变化最为灵活,说明与其它两个译本相比,庞德译文更接近英语原创诗歌;庞译在复杂句的使用频率上少于其它两个译本;在缩略语的使用上,庞德使用数量最少。以上结论体现了“意象主义”对于庞德译诗的影响,同时也印证了他本人所提出的“漩涡主义”的翻译思想。 利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于译文进行检索分析,进而获得相关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探讨不同译文的翻译风格。这种实证性的研究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有助于更加客观的把握原文风格和分析译文风格。基于语料库的翻译风格研究避免了传统翻译批评中主观的单一、评点式的研究模式,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说服力,它的应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