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个有影响力的作家,谭恩美在1989年出版了她最著名的小说《喜福会》。小说自从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并因此获得了很多奖项。众所周知,小说成功的一个最大因素就是对于四位中国母亲形象的成功塑造。于是,大量研究人员和评论家开始从各个角度来研究小说中的母亲形象,但是他们的研究相对狭窄,主要着眼于文化,政治,女权和后殖民主义视角。本篇论文采用詹姆斯·费伦和李建军的小说修辞学理论来分析母亲形象是一种新的尝试。李建军批判性的继承了小说修辞学的奠基人韦恩布思的修辞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将修辞技巧分成宏观和微观,并进一步指出修辞性叙事技巧归为宏观修辞,而我们平时所见的修辞格作为微观修辞。詹姆斯·费伦提出的叙事进程理论为论文提供了主要的修辞性叙事技巧。因此,论文将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全面地揭示母亲形象,即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是一种从处于中美文化夹缝中生存的“他者”形象到对抗主流文化,打破刻板化印象,要求掌握话语权的自我“主体”形象的建构。此篇论文所采用的修辞学视角也是对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最新趋势的一种响应,即,关注其文学性的研究,包括细读文本,分析结构,评价文本的审美价值。与此同时,希望为研究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提供一种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