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用溴代正烷烃和N-甲基咪唑合成了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进一步用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钠合成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并用红外光谱仪对合成的溴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烷基咪唑离子液体进行红外光谱表征,表明合成了目标产物。测定了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在273.15K-343.15K之间的密度,并将实验的测定值lnρ对(T-273.15)进行线性拟合,发现密度与温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由拟合方程求出离子液体的热膨胀系数进而求出摩尔体积、标准熵等有关体积性质的相关数值。并分别对这两个体系离子液体的密度进行整体分析,发现两体系都是随着咪唑环上碳链的逐渐增加密度在逐渐减小。又对溴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相应的硝酸烷基咪唑离子液体两体系的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密度小于对应的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密度。测定了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在283.15K-313.15K之间的电导率,发现两体系的电导率都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升高,并将电导率测定值σ对(T-273.15)进行拟合得到拟合方程和相关系数,发现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VTF经验方程。分别对这两个体系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进行整体分析,发现两体系都是随着咪唑环上碳链的逐渐增加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在逐渐减小。在室温下分别测量溴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硝酸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在不同溶剂中不同浓度下的电导率,发现离子液体在不同的溶剂中电导率有很大的差异。又对溴化烷基咪唑离子液体和相应的硝酸烷基咪唑离子液体两体系的电导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溴化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电导率小于对应的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电导率。用红外光谱法定量分析乙醇中硝酸1-烷基-3-甲基咪唑离子液体的含量,根据Lambert-Beer定律,可知吸光度值与浓度是呈线性关系的,可表示为方程A=kc+m。最佳的定量分析峰要求吸光度值随浓度的变化幅度较大,并且其吸光度值与浓度相关度较高。即A=kc+m的斜率和相关系数都较大,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个波数下的斜率和相关系数,选择斜率和相关系数都比较大的峰作为分析峰,实验表明所选的分析峰的定量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较高且加标回收率结果也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