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恩替卡韦对核苷(酸)类药物初治和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长期治疗的疗效、安全性和耐药性。探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肝细胞死亡血清标志物M30抗原和M65抗原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其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瑞金医院感染科门诊恩替卡韦单药治疗7年的8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观察其肝肾功能、HBV-DNA定量、HBV-M、腹部超声等指标。2.纳入32例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24例随访12周,8例动态随访24周。检测其血清角蛋白18特异性裂解片段M30抗原和M65抗原水平,探讨其变化在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结果】1.在87例恩替卡韦单药治疗的患者中,32例为初治患者,55例为经治患者。在7年的随访治疗中,恩替卡韦初治组、阿德福韦酯经治组和拉米夫定经治组累计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7%(31/32),97%(30/31)和62%(13/21);7年累计耐药率分别为3%(1/32),3%(1/31)和38%(8/21);7年累计HBeAg阴转率为47%(9/19),45%(13/29)和13%(2/15)。其中阿德福韦酯经治组有2例(8%)患者达到HBsAg清除。恩替卡韦初治患者比拉米夫定经治组和阿德福韦酯经治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更高(P=0.0004和P=0.007)。在所有患者和恩替卡韦初治患者中,HBeAg阴性比HBeAg阳性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更高(P=0.012和P=0.001)。在三组病毒学应答率比较中,恩替卡韦初治组早期病毒学应答率高于阿德福韦酯经治组和拉米夫定经治组(P=0.0001)。但HBeAg阴转率三组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368)。2.恩替卡韦治疗12周时,M30抗原水平较基线有显著下降(P=0.0003),M65抗原水平也较基线下降明显(P=0.0002)。在治疗12周时获得病毒学应答的患者M30和M65抗原水平较部分病毒学应答者下降更显著(P=0.0162和P<0.0001)。在治疗24周时,M30和M65水平也较基线显著下降,同时ALT水平和AST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下降,且M30、M65与ALT下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69、P<0.0001和r=0.64、P<0.0001)。在治疗24周过程中,M30和M65抗原水平与HBV DNA定量同样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0.57、P=0.0016和r=0.65、P=0.0002)。【结论】1.恩替卡韦初治患者7年治疗长期疗效佳、安全性好、耐药率低,阿德福韦酯经治患者序贯恩替卡韦仍能取得较好的长期疗效,但是对于拉米夫定耐药患者来说,选用恩替卡韦长期治疗存在较高的耐药风险,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2.肝细胞凋亡和坏死水平与病毒感染后肝脏的炎症坏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M30抗原和M65抗原可以对病情的轻重有着预测作用。恩替卡韦治疗后,M30抗原和M65抗原水平较基线明显下降,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的患者M30抗原和M65抗原下降的更为显著,且M30抗原、M65抗原与ALT水平和HBV DNA水平下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均提示肝脏的炎症损伤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