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工业领域,锅炉是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它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能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者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工业领域,锅炉是一种重要的动力设备,它为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所需要的热能,也能通过蒸汽动力装置转换为机械能,或者通过发电机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随着现代化工业的飞速发展,生产自动化的程度愈来愈高,同时也对能源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针对仿真对象SMPT-1000的水汽热能全流程,提出基于预测函数控制和协调控制的整体控制方案,改善了大滞后对象的控制效果,提高了系统在变负荷时的响应速度,在先进控制策略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一些成果。
锅炉是含有多变量、多回路、多耦合的复杂系统,针对锅炉主蒸汽压力对象的非线性、大滞后的特点,采用预测函数控制作为主控制器,传统的预测函数控制以一阶加滞后对象作为预测模型,不能够完全表征对象特性,本文对传统算法加以改进,采用二阶加纯滞后对象模型作为预测模型,利用广义斐波那契数列求解控制器的输出,通过仿真和系统测试,实验表明该算法具备良好的控制效果。
锅炉蒸汽用量取决于蒸发器需求情况,为了能满足负荷变化的要求,同时保持锅炉主要运行参数(特别是主汽压)在允许范围内,将锅炉、蒸发器从控制上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建立主蒸汽压力同蒸发器浓缩油浓度模型,设计协调控制器,及时响应系统负荷变化。
本文被控对象选用新一代多功能过程与控制实验系统SMPT水汽热能全流程,基于西门子的PCS7系统,建立了该流程的控制系统。文中介绍了PCS7软硬件平台,给出了控制系统网络总体框架;对控制系统硬件及网络进行了配置;对控制方案进行了具体实现,利用CFC、SFC、SCL语言实现了该控制系统基础控制、顺序控制和协调控制等控制逻辑组态;利用组态软件WINCC完成了操作员画面组态,对归档系统、报警系统进行了配置,完成对水汽热能全流程的实时控制与调整、安全运行监控和管理功能。
系统运行结果表明,控制效果较好,很好得满足了工艺要求,经济效益也较高。
其他文献
汽车、火车、飞机等各种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普及,促进了社会的巨大发展,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各类交通工具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用电设备也逐渐增多,这对电网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电机长期运行在稳定状态是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对发电机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在线监测是有必要的,这也是发电厂对发电机进行实时控制的重要依据之一。论文首先对发电机各个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发电机稳定运行所需要进行的电气试验。进而总结出反映发电机运行状态所需要监测的量及各个量的采集和计算方法。最终设计出以传感器技
DeviceNet是一种基于CAN技术的低成本、高性能的现场总线网络,它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遵循CAN2.0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通过CAN控制器芯片实现。ZigBee技术是一种近距离、低复
交流伺服系统研发与广泛应用,是促进我国国防工业,空间技术、制造业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对降低能源损耗、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交流伺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以其简洁明了的系统结构,良好的动、静态性能等优点,独特的控制思想在工业界和学术领域受到大量的关注,并成为电气行业领域研究的热点。直接转矩控制是一种新型高性能的交流调速技术,因而,永磁同步电机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论文以基于DSP对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的研究为目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际意义。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资料文献,对永磁同步电机
随着ISA100.11a标准的不断的完善与发展,支持ISA100.11a标准的产品也日渐增加,协议实现是否与标准协议一致成为制约不同厂家产品间互联互通和ISA100.11a市场推广的关键因素之
塔式起重机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施工中的主要设备,其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一旦事故发生,对事故性质的认定往往存在一定的难度。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智能化的故障诊断技术在塔式起重机上也随之应用。本论文以QTZ80型塔式起重机为背景,对其进行了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有:(1)通过对当前塔式起重机安全状况较为详细的调查,对智能故障诊断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述了
双工件台光刻机采用宏微驱动的方式,以达到整个系统对速度和精度的要求,作为宏动台的执行机构—永磁同步直线电机(PMLM),主要负责大行程的直线运动,其定位精度要求达到微米级
本文基于Lyapunov理论和对数量化器研究了系统在均匀采样下的量化反馈镇定问题.首先综合介绍了网络控制系统中量化控制问题的研究背景、意义以及发展现状.其次研究了量化器及
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惯导系统地位不断提升,同样对惯性元件精度的要求也逐渐变高。与此同时,作为惯性元件的测试平台,转台精度也日益提高。本文主要以三轴转台为研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