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应该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根据课程目标和学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这明确了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开发”教材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存在“教教材”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本研究将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作为研究对象,以期对高中语文教师教材“二次开发”的方法进行探索。本研究先对近几年教材“二次开发”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梳理,从教材二次开发概念、语文教材观、语文教学内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四个方面确立了研究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实物资料收集法调查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立是否合理,以此判断教师“开发”教材的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在选择与确立教学内容时存在以下现象:过于依赖教辅资料、“单篇文章”孤立的教学、教学目标不符合课标要求、教学内容不顾学情、教学内容“唯分数”至上、教学内容“人云亦云”,忽视作品的文体特征、不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分析可知,语文教师在“二次开发”教材时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忽略语文教材的整体性、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合理、独立研读文本能力较低、不注重教学资源的运用。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优秀课例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给教师提出四方面的对策:关注教材的整体性、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高文本分析能力、灵活运用教学资源。这些策略旨在帮助语文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教材,实现语文教材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有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