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治道”,简而言之,就是统治者如何治理国家的一种政治理论。在我国古代,“治道”特指孔子之道。纵览历史,但凡缔造治世局面的君王,大都因为遵循孔子之道。到了汉代,儒家学说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在此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绵延不绝,影响之深远,其它学说难以望其项背。道家“治道”虽然没有像孔子的治国之道那般光芒四射,但也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老庄道家的政治理论中,“无为”被看作是“治道”的最高境界。庄子在阐述其“治道”思想时,以崇尚自然为根本前提,提出“君子不得已而临莅天下,莫若无为”的政治主张。在庄子看来,“绝圣弃智”是作为统治者所必须达到的一种境界,而理想的世界,则是“同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的至德之世。历经千年,道家的“无为”思想所蕴含的管理智慧和政治智慧,在当代依然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至于统治者如何保持自然常性,如何识人和用人,如何协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是闪烁于其中的智慧之光。
本文拟对《庄子·外篇》的“治道”进行阐释和研究,探讨道家的“无为”思想在古代政治领域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庄子·外篇》所涉及到的科学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政治治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内容,来探讨道家治道所折射出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