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同景观类型下居民视听感知与游览体验关系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fo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期待能在景观中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人类感知景观时会运用多种感官,其中视觉和听觉最为重要。因此当前风景园林学术界的发展趋势逐渐从只侧重于视觉美学的方面,转向听觉或其他感知,从而营造更贴合游人多感官体验的需求以及更具参与感的景观。为了更准确的了解人们在城市景观中视听感知特点及其与游览体验的关系,本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6个城市公园中的10个样地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灰色空间、蓝色空间、开敞绿地、半开敞/闭合绿地及闭合绿地这五种景观类型。采取现场问卷调查以及仪器测量的方式,收集了2034名居民的整体视听感知、典型声源视听感知、物理环境感知、游览体验感知信息和客观环境物理数据。其中典型声源感知部分涉及到22种声源,为了便于分析,将这些声源分为四大类,分别为自然声(鸟声、虫声、狗叫声、树叶沙沙声、风声、水声、鸭子声),人声(说话声、小孩玩耍声、脚步声)、音乐声(播放音乐声、广场舞声、乐器声、唱歌声)和机械声(空竹声、自行车声、发动机声、摩托车声、汽车声、施工声、除草机声、地铁声)。后期将数据导入到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索居民在不同景观类型下的视听感知特点以及影响整体游览体验的关键因素,研究显示:1.本研究样地的客观环境物理属性特点为:在视觉属性方面,灰色空间的硬质区域大于90%,蓝色空间的水域面积大于90%,就乔灌木郁闭度而言,开敞绿地小于10%,半开敞/闭合绿地在10%到70%之间,闭合绿地在70%以上。在声学属性方面(LAeq、LA10、LA50、LA90),灰色空间、蓝色空间和闭合绿地的数值较高。在物理环境属性方面,灰色空间、蓝色空间和开敞绿地的太阳辐射和风速相对较高。开敞绿地、半开敞/闭合绿地的温度相对较高。蓝色空间和半开敞/闭合绿地的相对湿度较高。2.景观类型的不同对居民的视觉满意度、声景满意度、视听协调度影响较大,各景观类型的视觉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蓝色空间、半开敞/闭合绿地、开敞绿地、闭合绿地和灰色空间。声景满意度由高到低为:半开敞/闭合绿地、蓝色空间、开敞绿地、闭合绿地和灰色空间。视听协调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半开敞/闭合绿地、蓝色空间、闭合绿地、开敞绿地和灰色空间。视觉满意度、声景满意度以及视听协调度在不同景观类型下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其中声景满意度与视听协调度之间的相关性最高。3.典型声源的视听感知特性较容易受到景观类型差异的影响,尤其是感知频率。人声容易被感知到和看到其来源,特别是说话声,但人们对人声的喜好程度中等。音乐声在五种景观类型中感知响度最高,除了广场舞声以外,其他声源受喜爱的程度较高。自然声是最受偏爱的声音,但自然声的感知响度较低且来源不容易被看到。机械声最不受人们喜爱(不包括空竹声),并且感知频率较低(不包括开敞绿地)。典型声源的可见性与感知频率、响度、偏好呈显著相关,且多数为正相关,仅有蓝色空间中昆虫声的可见性与感知偏好呈负相关,且这种相关性因景观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4.在不同景观类型下,就整体视听感知而言,视觉满意度、声景满意度、视听协调度均对游览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其中视觉满意度与游览满意度的相关性最强。就典型声源而言,其视听感知与游览满意度具有相关性,自然声有利于提高游人的游览满意度。在灰色空间下应注意唱歌声、摩托车声、汽车声对游人游览体验的负面影响。在蓝色空间下应注意汽车声、广场舞声、发动机声对游览体验的不利影响。在开敞绿地中音乐声有利于游览体验,但同时应注意地铁声的负面影响。在半开敞/闭合绿地中,应注意控制说话声和自行车声的响度。在闭合绿地中,游览满意度易受机械声和广场舞声的影响,且声源可见性在闭合绿地中更易影响游览体验。就物理环境感知而言,空气质量感知对游览满意度有显著正相关影响,在蓝色空间中空气质量影响最大,而在开敞绿地中影响最小。5.将五种景观类型中的整体视听感知、典型声源视听感知、物理环境感知与游览满意度建立逐步线性回归模型,发现对游览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因素为整体视听感知,其次为物理环境感知中的空气质量及典型声源的感知偏好与感知频率。上述研究结果以期为今后视听结合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指导,为城市居民构建更美好的视听环境且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游览体验。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进程飞速推进,城市湿地面临着面积减少、污染严重、形态支离破碎、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严峻威胁。近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湿地的社会、生态、美学价值,城市湿地公园因其具有协调城市建设和湿地生态保护等多重功能走进公众视野。本文以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景观表现相关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国内外案例分析等方法,归纳出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策略,营造具有生态功能、
寻根溯源,乡村情结与日俱增,乡村被形象地比喻为“冻结的历史”。这些历史能否通过乡村文化景观的形式展现给现代游客并发挥其文化、生态、经济等效益,关键在于景观吸引力是否充足。目前,一些特色古镇的传统建筑、耕作历史、表演艺术等文化元素的活态保护和创新发展不仅对乡村景观质量和特色有重要的提升价值,也能指导现代社会的生产和开发,然而,尽管当代居民的精神文明突飞猛进,乡村文化小镇陆续投入使用,但由于其景观规划
关中地区的气候环境和地理位置是提供传统村落发展和孕育着传统村落景观的优势条件,关中地区在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持续了近千年,在经过千百年来的沉淀,积攒了拥有深厚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历史古村落。历史村落的发展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先辈们选择村落聚居的方式形成了传承至今的农村风貌,在村落的形成当中产生了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是开辟中国历史的先河,从粮食生产到村落建设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如今全国传统村落的数量在每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民对于城市规划布局的需求由追求单纯的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生态、人文、经济的综合效益。城市公园作为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恶化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城市的发展建设意义重大。城市公园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场所,能够提升城市的市容市貌,改善城市的生态问题。高质量城市公园的建设,有利于展示城市的精神文化,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多功能的城市公园不仅可以满足市民休闲娱乐的功能,
禅宗美学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派别之一,对中国的审美思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促进了文化艺术领域中“意境”论的确立和发展,在中国传统的诗词、书画、园林等领域里都可以看到其印记。现代园林景观在满足基础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还应具备人文内涵、承接地域文脉、联系现代人与空间的情感精神。但在当下世界多元文化交流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景观面临着缺乏民族独特性、同质化现象严重、美学内涵缺失和精神空间匮乏等多方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部不但面临着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还存在着雨洪的不合理利用和管理。为解决这系列问题,国家在2013年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在未来的城市居住区要大力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推广,但不同地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都有自身的问题,本论文以西安空港阳光里居住区为研究设计对象通,通过文献归纳、案例研究、资料收集和案例实践四种研究方法,对有关居住区景观海绵城市进行了专项设计,现将
校园开放空间作为师生室外活动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改善校园微气候、吸引更多使用者和提高师生健康福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体室外的热舒适感不仅受到微气候因素的影响,还受到活动强度的影响。但是目前关于室外不同活动水平对热舒适感觉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因此,为探究校园开放空间不同活动强度的人体生理和热响应状况,本研究采用气象参数测量、纵向问卷调查和生理参数测量结合的方法,调查了54名健康大学生在六个校园开放空
现代城市居民需要有效的方法来缓解由快速、高压的生活节奏所带来的巨大的精神压力。鸟鸣是组成城市声景的重要元素之一,对压力感知恢复有积极的影响,而具体哪种环境的鸟鸣可以最大化提供恢复效益的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本文研究城市不同空间类型与鸟鸣恢复效益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今后基于鸟鸣感知的城市复愈景观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从而提高城市生境质量,缓解城市居民精神压力,提供更舒适的身心体验,为人们带来更多的
随着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的成功申遗,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成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人文地理等学科领域研究热点。本研究选取黄河西岸的韩城市为对象,构建运河遗产廊道。陕西韩城市遗产廊道是以沿黄河分布遗产资源为主体,整合周边各类文化遗产与自然资源的一个功能多元化、形式多样化的复杂系统。构建陕西韩城市遗产廊道的目的是从整体性的保护出发,运用科学的方法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活化遗产资源,增强韩
公园是居民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休闲性体力活动发生的主要载体。适当的体力活动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途径。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了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主城区内5座公园(杨凌树木园、教稼园、后稷公园、会展中心绿地、杨凌渭河湿地公园)的公园特征,通过对公园游客随机进行结构式访谈,共获取了1099名公园使用者人口学特征、体力活动行为和体重指数的数据。通过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皮尔逊相关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公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