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法律制度考量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a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农业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我国从2006年底开始了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增量改革,村镇银行是此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的主导力量。截止目前,全国已建立了100多家村镇银行并且数量仍在不断增长。村镇银行的出现为改革积弊已久的农村金融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村镇银行肩负支农使命,在性质上属于农村社区性小型商业银行,农村金融市场供给不足而潜在的需求巨大是催生其产生的实质要素。由于村镇银行是金融业的新生事物,其在试点过程中受到各种问题的制约,而法律制度的缺陷尤为突出。当前,村镇银行的法律制度框架主要由《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及其他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组成,目前的法律体系虽然能够基本支撑村镇银行的正常运转,但在银行赖以生存的风险控制及监管法律制度上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为风险控制制度的不健全及监管体系的不成熟,这必将束缚村镇银行的发展空间并对其未来的可持续运营产生重大的消极影响。为此,需要对目前体系繁杂、应急色彩浓重的各类规则进行集约化整理,适时通过立法或发布行政法规的形式提高其法律位阶,在法律制度框架优化整合的基础上构建和完善村镇银行运行的各项法律制度。在风险控制方面,要加大政府的政策支持供给力度以使其平稳度过初创期,建立社会征信体系以解决村镇银行面向农村服务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要建立业务主体多元化及探索银保合作的农业保险制度和实行有限偿付为原则的强制性存款保险制度。在金融担保环节上,要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改革,成立试点基层土地抵押组织,完善信用担保和质押担保,将“小组+中心”的农村互助担保模式由当前只针对农村信用社的情况下通过出台相关规定推广到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分散、补偿村镇银行的运营风险,为其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在监管制度方面,相关部门需对村镇银行遵循灵活性、成本、收益相匹配和监管多元化的监管原则,加强监管权的制约与监督,监管部门间需合理分配监管权力,加大地方监管部门的监管权限。在当前分业监管的基础上,强化各监管机构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在具体的监管法律制度设计上,要进一步放宽村镇银行的准入限制,改革村镇银行市场退出方式,强化事前风险控制和运营中的风险监管,加强监管的法制化和程序化建设。同时,要通过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银行内控机制的完善来建立村镇银行监管的多元治理机制。在尚处发展初期阶段的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风险与机遇并存,村镇银行需要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更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切实保障,这是村镇银行在我国新一轮农村金融改革中发挥出主力军作用的前提。
其他文献
幼儿园的课程教育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为了让儿童在幼儿期间进行全方面的发展。现在很多幼儿园都推出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本文主要根据幼儿园,在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方面,相关知识和
针对当前存在的乡村无规划、建设无序,以及乡村规划照搬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脱离农村实际、实用性差的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指导意见,从树立符合农村实际的乡村规划理
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资源有非常多。如有各种令学生“惊艳”的化学现象,也有各种令学生“惊奇”的化学现象。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不仅仅有枯燥的知
摘 要:教学过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等各种形式的语言都是教学语言的一部分。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对幼儿的成长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都有重要影响。因此,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策略和必要的语言技能。幼儿教师的语言策略应被理解为教师实现教育目标和完成任务的手段。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在本文中试图对于幼儿园教师教
摘 要:培养高中生的法律意识非常重要,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中国高中生的法律意识仍然不高。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高中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然后总结了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现状,探讨了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对高中生的法律意识培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未来学生的法律意识。  关键词:高中生;法律意识;必要性;现状与问题  一、 高中生法律意识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所谓法律意识就是指个体在有关法律和法律
本文通过对科研创新团队含义和基本特征的阐述,分析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三方面影响因素:自身结构、运行管理及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对策。
目的:探究按层次解剖肌肉保留骨瓣乙状窦后入路开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81例,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去除骨瓣且进行不
全纳教育的核心理念是教育公平,关注的是每个人尤其是残疾人的受教育权利,将这一理念应用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上,尤其是对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援助上,高校有责任和义务从理念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