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选择研究——以《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例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综合型课程,其内容的广泛性和实用性都是其他学科难以相比的,而且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计算机诞生之日起,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带动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这样,信息技术学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高速度增长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信息技术课程要与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和社会需求变化相适应、相一致,体现出课程的时代性特征。   信息技术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学生,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信息观念,灵活应用得到的信息处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既要具有普通性和迁移性等特点的同时,又要能体现时代性,与技术的发展相协调。纵观我国信息技术课程发展历史,课程知识内容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单一的程序设计为主的课程内容发展到目前的多模块化的课程内容,这一切都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相一致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稳定发展与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的选择方法密不可分。因此,本文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更新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首先,本文在查阅历年来的国家层面颁布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颁布时的背景、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了综述。其次,对《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正式颁发后的五套教材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教材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总结得出知识领域构架模型。最后,根据知识生命周期分类理论,将信息技术课程知识分为过期知识、基础知识与技能、专业知识和技术前沿知识四个种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本模块知识内容选择的问卷设计,对参加2008年度与2009年度全国信息技术案例大赛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的案例作者进行了调查,通过深入的分析总结得出,基于课程知识内容领域构架的课程内容选择方法是可行的。   本文采用的是至下而上的研究方法结合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方法,这样与教学实际结合的更加紧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直接与一线教师联系,这样能够得到第一手的资料与信息,有较高的实践性,可信度高,可操作性强。本研究对于日后其他模块内容的选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全国职工创新示范岗”--嘉陵集团设备工程公司数控二组,把抽象的“三维”理论运用于现实的科技发展活动之中,自1994年创建“重庆市青年文明号”起,形成了一套独具一格的“
学位
情感交流是最普通的交流方式,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情感交流无处不在。体现在教育中,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情感体验是决定学习环境对学
技术创新之所以引起人们重视,关键在于其具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及资本效率的功能、放大经济规模的神奇魅力。同样,社会性软件等新技术的出现,给现代社会的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了一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能对求职行为和求职结果起到预测作用的求职自我效能感便显得十分必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本
党的十七大提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中关村科技园区成立
顾客如果对产品满意,那么他对产品价格的态度也会发生改变,即便产品涨价仍然会选择购买,也就说他对产品的价格容忍度高。因此,通过满意度的提升可以对消费者的价格容忍度产生
期刊
E-learning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培训方式,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得到世界企业的广泛认可。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成本远低于传统培训、迅速的更新与共享知识、便捷的学员管理
社交媒体语境下,传统新闻业的专业权威正在面临新的挑战,这在风险议题中表现得尤为强烈。本研究通过分析《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对于P×风险议题的报道,发现传统媒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