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氨回收的高含固污泥热水解及厌氧消化工艺改善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l07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面临严峻考验,热水解及厌氧消化工艺针对高含固污泥的处理具有明显优势。本论文以西安市第四污水厂脱水污泥为处理对象,采用氨分离热水解预处理装置,设计不同投碱量和时间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有机物水解率、总氮减少量和累计甲烷产量等指标得出最优氨分离热水解预处理方案。将最优氨分离热水解预处理(0.05g Ca O·g TS-1-90min)后的污泥运用至中温、高温两台完全混合式厌氧消化反应器,设计SRT为20天,研究其在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碳、氮、磷组分转化规律。同时,为研究厌氧消化反应器中氨抑制问题,设计不同氯化铵投加量,通过生物化学甲烷势(Biochemical Methane Potential,BMP)试验中累计产气量、有机物转化率等指标,研究本试验厌氧消化反应器中氨抑制影响阈值,以及导致消化反应中碳转化率低的原因,为高含固污泥水热预处理及厌氧消化工艺的工程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得出结论如下:(1)通过对高含固污泥进行氨分离热水解预处理正交试验得出0.05g Ca O·g TS-1-90min、0.15g Ca O·g TS-1-150min、0.2g Ca O·g TS-1-90min三组为较优方案。最终选择0.05g Ca O·g TS-1-90min为最优氨分离热水解预处理方案,并作为厌氧反应器运行参数。(2)经氨分离热水解预处理后的污泥进行厌氧消化,消化过程并没有将有机物高效转化为沼气,即投加CaO作为碱类药剂的热水解预处理不能有效提高厌氧消化的效率。(3)由于前期投加了一定量的Ca2+,与反应器内的污泥反应生成了磷酸盐沉淀导致厌氧消化反应中的不溶态磷增多。磷酸盐沉淀可随消化液排出,达到控制消化反应器中磷含量的目的。(4)本试验中由于前期对高含固污泥进行氨分离热水解预处理,使两台厌氧消化反应器的氨氮浓度降低至3880mg·L-1左右,并没有发生氨抑制现象,与试验污泥的氨抑制阈值有关。(5)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氨抑制试验研究中得出氨抑制阈值为4700mg·L-1。(6)水解阶段是高含固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限速步骤,蛋白质的低效转化是水解率限速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北京地区食用菌生产现状,发展因素分析,近期发展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
激情是语文教师必备的素质。丰富的知识是营造激情课堂的基础。语文教师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要用真实的情感营造激情课堂,要用激情的手段
以红叶石楠茎尖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激素6-BA、IBA、NAA的浓度对试管苗增殖以及植株再生的影响,建立了一套红叶石楠离体培养技术体系。试验结果表明:红叶石楠初代培养采用MS+6-
为解决八木天线体积大和印制天线增益普遍较小的矛盾,设计一种基于八木天线结构的双频带印制准八木天线。该天线制作在以聚四氟乙烯(1mm,εr=2.65)为材料的基板上,两振子在基板的上
两级A/O工艺具有较高的总氮去除率、耐冲击负荷强、管理方便等特点,是目前去除高氮废水的主流工艺之一。剩余污泥经过热水解后产生的上清液,可用作提高反硝化效率的碳源,若将
以矢量控制思想为基础,以异步电机磁通和转矩独立控制为目标,以DSP为控制核心,在磁链开环作用下,建立转矩电流、励磁电流分量为控制内环,以转速为控制外环的双闭环异步电机矢量控
<正> 现将连云港市达山岛白腰雨燕剖胃检视结果简报如下。 工作方法 将采到的白腰雨燕标本,选出一部分剖胃,分析胃的内容物。胃容物的数量统计,是根据某种器官的套数来计算的
<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和审视传统上国有商止银行会计工作的定位和特点,并按照新的观念去构造新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首先需要重新思考商业银行会计工作和会计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独有特色,也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本文按照“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思路,对构建“
采用非公开的图像源或算法的隐写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在这类对隐写者先验不足的场景下聚类分析更为实用.Ker等人比较不同指标不同配置之后,提出基于MMD指标聚类的隐写者识别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