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多年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趋频繁。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这项国际体育盛事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每年,成千上万的外国人出于不同的目的访问中国,这不仅因为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为他们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也因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对他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地方小吃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重要媒介。因此,小吃名称的翻译,不仅是纯文学意义上的文本翻译,更是外宣意义上的对外传播活动。从这个意义讲,中国小吃名称的翻译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国的对外形象。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学者研究小吃名称的翻译。具体来说,大多数学者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中国菜名的翻译上,但却忽视了小吃名称的翻译研究。为数不多的一些有关小吃名称翻译的研究也不够全面系统。小吃名称的翻译属于广告文本翻译的范畴,而广告文本的翻译是应用文本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文本翻译旨在吸引国外食客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购买欲。因此,对于此类文本的翻译研究,我们应注意中西方在历史文化、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与审美标准等方面的明显差别,这样才能使英文译本为目标语读者所接受。此外,中英文本的组织形式和表现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翻译此类文本时,译者应以突出功能的翻译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的交际功能而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吸引国外食客的目的。鉴于功能翻译理论是以实现翻译功能为导向,强调译文的交际功能,因此,根据小吃名称的自身特点、交际功能及翻译目的,本文选择功能翻译理论作为小吃名称翻译的理论依据。通过运用该理论,可以使中国地方小吃的英译本更有效地实现其吸引外国食客、宣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目的,从而使外国食客更好地了解中国,进而增加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往来。本文将收集到的100多个中国特色地方小吃名称作为研究对象,意在说明功能翻译理论对中国小吃名称翻译的指导意义,并阐述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国小吃名称的具体翻译方法。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并概括了本文的总体结构。第二章,重点梳理了小吃名称翻译的前期研究和研究现状,并概述了中国地方小吃名称的特点、功能和分类。第三章为本文的理论框架,简要概述了该理论的理论背景和发展脉络,梳理了国内外对功能翻译理论的研究,介绍了该理论的理论基础、基本原则,莱斯、弗米尔等代表人物及他们的重要观点和对该理论的贡献,从而为全文的研究工作做了全面的理论铺垫。第四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首先作者分析了中国地方小吃名称的文体特点包括信息型、表达型和呼唤型。然后以功能主义目的论为主线,详细介绍了中国地方小吃的翻译现状,重点分析了在语言、语用和文化方面的翻译问题,并对每种方法进行了例证分析,归纳出了中国地方小吃名称的翻译技巧。最后根据中国小吃名称的文体特点对各类型的中国地方小吃名称进行了翻译并给出一些建议。第五章,结论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了该项研究的意义,并提出了此次研究的缺陷,为未来研究指明了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