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Fauconnier(福柯尼尔)的概念整合思想为理论基础,研究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在于将概念整合理论框架应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的认知解读过程中。一方面证明概念合成作为普遍的认知机制不仅用于解释概念隐喻、事件整合、概念延伸和假设类推等语言现象,而且为语篇分析和意义构建提供有效的、创新的、不可或缺的认知工具,从而检验该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语篇分析中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对中国古典诗词语篇的分析实践,不仅用丰富真实的语料作为例句进一步验证合成理论的可操作性和一定的适用性,而且为国内汉语界传统古典诗词研究提供全新的认知角度,强调概念合成是产生整体意义大于部分意义之和的后台认知机制,是人类普遍存在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相似性、想象和合成作为人类的三大基本认知操作应当从无意识层面提高到有意识的科学研究层面。因此,本研究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为中国古典诗词语篇分析提供概念合成的理论框架和分析途径,为实现认知语言学、语篇分析、诗词鉴赏的多学科、多角度结合做出新的探索,而且在于启发人们借鉴外国语言学先进理论,为汉语界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思想和见解,这也是黄国文提倡的中外结合,解决好“两张皮”的问题。特别是概念合成理论从认知角度进一步说明对任何语言现象的研究归根到底是为了研究人类思维方式和发现人类心智隐匿的复杂性。目前汉语界古典诗词语篇研究主要从文学批评、文体修辞和语言学等角度,关注语篇的思想性、艺术性的鉴赏分析,而忽略了语篇意义构建过程中的认知性,特别是后台合成的认知操作。通过本项研究,我们希望能为合成认知理论的发展和应用做出贡献,并为中国古典诗词语篇的认知解读提供新的视角。本文由六个章节组成。导言章节首先阐明研究课题,然后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不同于以往的研究,概念合成理论为中国古典诗词的认知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后者又为前者提供新的应用领域,进而说明本项研究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语料,最后概述论文的结构。第二章主要介绍概念合成的理论框架,包括理论背景,四空间概念整合网络模型及其基本组成要素,概念整合网络的四种分类,概念合成的构成原则和控制原则或优化原则。最后介绍合成理论在物质支点和极化解压两方面的最新发展。第三章简要回顾了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现状,目前研究主要从美学,社会文化和文体修辞角度重点分析古典诗词语篇的表现功能和语用功能。随着认知诗学的兴起,探索语篇意义构建过程中的后台认知操作逐步成为研究的焦点,也进一步说明本项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四章与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第四章将概念整合理论框架应用到中国古典诗词语篇分析实践中,从诗词语篇中的意象组合模式、修辞格的运用、语篇连贯、语篇推理和浮现意义四个方面结合语料阐明合成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解释力,证明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第五章是合成理论的具体应用,通过三个个案分析详细演示了合成理论在分析某个中国古典诗词语篇时的阐释力,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认知理论与语篇分析实践的结合。最后一章是对全文的简要总结,重申合成理论的认知解释力,说明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本研究的局限性,并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前景。总之,本研究论证了概念合成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认知阐释力,这种研究方法无论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语篇分析还是对合成理论的发展与应用都不失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尝试。概念合成作为基本的认知机制必将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语言、认知、思维和人类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