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栀逍遥散穴位贴敷结合电针对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观察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zhilun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失眠症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性疾患之一,其发病人数已约占全球总人口的9~12%,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日常的生活、工作、社交活动甚至自身健康等方面,以及对社会造成不可估计的经济损失。对此,就如何提高本病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仍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目的:  本研究采用丹栀逍遥散俞募配穴贴敷结合电针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进行干预,并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积分的变化差异,进而评价该疗法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疗效,期望为治疗本病探寻出一种依从性更高且疗效肯定的临床方法。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平均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即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电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丹栀逍遥散穴位贴敷,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穴位贴敷,贴敷穴位均选取心俞、巨阙、肝俞、期门。每天1次,每次贴8小时,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上述穴位除巨阙外,均左右交替敷贴。治疗6周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量表评分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协助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PSQI量表积分)进行治疗前的组间对比,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前两组具有可比性。  1、自身治疗前后对比:在PSQI量表单项(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对比方面,两组的各单项治疗后评分均较前有下降的趋势。其中,治疗组每项评分前后对比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方面,除睡眠障碍之外,其余各项前后对比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对患者的各单项睡眠质量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在PSQI量表总体积分对比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自身治疗前有所下降,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两组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  2、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后的PSQI量表单项评分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方面有更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的PSQI量表总体积分对比提示,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更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3、总体疗效对比:治疗6周后,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痊愈1例,显效7例,有效1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67%。治疗组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丹栀逍遥散俞募配穴贴敷能在相当程度上与电针产生协同治疗作用,较单纯电针治疗更能改善失眠症患者主观睡眠质量、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以及提高睡眠效率,从而令临床治疗失眠症的整体疗效获得提升。
其他文献
减法的简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及减法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关整数四则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