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绝书》复仇故事原型考论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herway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越绝书》成书于东汉时期,记叙的是吴越争霸的历史故事,虽以历史事实为故事的蓝本,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书中难免有很多内容出自作者的加工创造,因此这本书并不能当做严谨的史书来看待,而应该看做一部记述吴越争霸故事的历史演义小说,但是其中哪些部分是真实可考的史事,哪些部分是作者的加工创造,弄清这一问题对于研究《越绝书》的学者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而艰巨的挑战。本文将利用文献考证与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及其他方法,来考证《越绝书》所记载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证书中所记载的三个复仇故事,即伍子胥复仇、夫差复仇、句践复仇,并将其记载与《左传》、《国语》、《史记》中的相关记载作一比较,从而考证出《越绝书》中那些部分为史实,哪些部分为作者的演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出《越绝书》是一部依托吴越争霸史实的历史演义小说的结论。  《越绝书》中“小说家言”产生的原因探讨是该结论基础上的一个延伸部分。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因为吴越历史在正史中的记载简单而模糊,给了作者相对较大的发挥空间;其次,《越绝书》并非一部官修书,受官方的约束较少,内容比较自由;第三,《越绝书》成书时间在东汉初,必然受到当时学术特点的影响,汉初的说经体以及谶纬学说对孔子的神化,体现在《越绝内传陈成恒第九》中对子贡外交才能的夸大等处,可以看作是书中“小说家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天复“五老榜”是指曹松、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五人。他们一生困于场屋,最终因年老孤寒,受到昭宗皇帝特敕,得进士及第。虽然最终博得一第,但他们依然和唐末众多的诗人一样
本文将中日古典戏剧中共同出现过的王昭君形象作为研究对象,以元杂剧《汉宫秋》和能乐《昭君》为例,细致地分析和比较了王昭君形象在中日两国古典戏剧中的异同,并且结合两国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