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孔前入路穿刺的解剖结构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uihux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圆孔周围结构的CT三维测量的数据分析,设计穿刺针并探究一种可以依据的穿刺方法的线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并提出潜在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2月111例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三叉神经痛患者颌骨CT的三维重建,222侧圆孔。水平位及矢状位观察圆孔管道走形,测量圆孔直径、管道长度,圆孔开口的外侧及下方翼腭窝的宽度,测量圆孔与眶上裂的距离。从而设计穿刺针,将距离中线外2cm的平行线上与眶下缘相距8mm的点,设为B点;穿刺针所在直线与颧骨接触点(经皮穿刺为眼角外1cm的垂直线及鼻底水平线的交叉点[1]),设为A点。假设A与B点的连线为穿刺的参考线,通过21例成人头颅骨骼标本验证。将弯针穿刺入圆孔后,将颅骨固定于法兰克福平面,拍摄正面照片,照片上测量,穿刺针所在射线为AC,其反向射线为AD,AB线与穿刺针反向射线AD的角度(∠BAD)关系。并将AB线初步应用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10例患者,拍摄正面照片测量∠BAD的大小。结果:CT水平位显示圆孔管道的3种走行类型(自前向后与中线对比),其中自前向后靠拢中线的占有139个(62.61%)、接近平行59个(26.58%)、自前向后远离中线的有24个(10.81%)。CT矢状位扫描发现圆孔管道的3种走行类型,自前向后(与硬腭相比)斜行向上、基本平行和向下分别占21个(9.46%)、89个(40.09%)和112个(50.45%)。CT图像下测量得出:圆孔直径=2.54±0.55mm,圆孔直径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CT冠状位与水平位圆孔直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圆孔管道长度=5.02±1.49mm,圆孔管道长度左右侧有差异;圆孔外侧翼腭窝宽度=4.10± 1.00mm,圆孔下方翼腭窝宽度=4.32± 1.26mm,圆孔外侧及下方平面翼腭窝宽度左右侧无统计学差异;圆孔外口至眶下壁直线的垂直距离7.93±2.15mm,左右侧及性别年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圆孔中心点与M线(鼻背中点与筛窦垂直板后缘中点连线)的距离19.91±1.92mm;左右侧及年龄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性别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圆孔至眶上裂距离3.85±1.34mm,圆孔至眶上裂距离左右侧有统计学差异。正面照片显示AB线与穿刺针反向射线的角度∠BAD=2.38° ±4.84°,左右侧角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临床初步应用10例,正面照片显示∠BAD=0.08° ±4.05°。结论:圆孔走行及翼腭窝变异均较大,体现术前CT检查必要性,穿刺针所在直线与颧骨接触点A和上颌骨前壁的设定点B,两者的连线在圆孔前入路穿刺中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其他文献
在养猪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工授精技术逐渐得到普及,然而精液体外保存技术直接限制人工授精的发展。目前,常见的精液体外保存技术主要包括液氮超低温(-196℃)冷冻保存和15-17℃
目的:观察研究温经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穴位温度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虚寒型月经后期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观察70例病例,研究对象为在山东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虚寒型月经后期患者。按随机对照方法,控制可变因素,将入组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口服金匮温经汤,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月经结束后开始用药,服药21剂为一个疗程。配
近年来,锌合金作为一种新型的可降解医用金属材料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浓厚兴趣。与镁合金相比,锌合金拥有适中的降解速率,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可降解多孔支架。本研究创新性地采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一种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土壤重金属修复技术。本研究从铅锌矿采矿场筛选到多种重金属富集型植物和一株根际耐镉促生菌,为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学位
进行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分为自愿性阶段和强制性阶段。2002年,SOX法案的颁布意味着美国率先将内部控制审计由自愿性阶段过渡到强制性阶段。2011年是我国进行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
研究目的:通过构建大鼠颞下颌骨关节病氧化应激模型,探讨活性维生素D3(1,25(OH)2D3)缺乏与颞下颌关节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使用胰酶+胶原酶消化法提取大鼠颞下颌关节软骨细
经济全球一体化加快了全球经济的发展,然而当金融危机出现时,也加深了金融危机的程度与范围。外界对上市公司的要求也更加的严格。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审计更加重视,因此对审计
移动测量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新技术测绘地理信息装备,可以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三维空间点云数据及图像数据的快速采集。如今,全球信息化成为当代的不可逆趋势,随着计算机、传感器、网络通讯、“3S”等技术的发展,移动测量系统也正在迅速的进步与发展。移动测量技术不断的拓展并深入到许多的应用领域之中,其精度也面临着愈发苛刻的要求。其中,移动测量系统的外参数误差是其主要误差来源之一,它直接严重影响着三维空间信
奇异系统在实际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而实际控制系统中执行器及传感器产生的输入输出信号的幅值总是不可避免地受到物理约束。如果在设计控制器时忽略输入输出饱和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