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瓜类细菌性果斑病的检测和诱导抗性的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ira_lacu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性果斑病(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是新疆甜瓜和籽瓜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由国外或区外传入新疆后,给新疆哈密瓜和籽瓜生产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严重时可以引起的毁灭性的损失。该病害主要是通过种子带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检疫性病害。因此,选择一种快速、可靠、灵敏的系统检测技术是非常必要的。为了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害,生产上普遍采用化学杀菌剂。但是,农药的过度使用严重影响瓜果的品质和安全性及生态环境的质量,因此如何增强植株本身的抗病性,特别是提高植物的系统获得抗性(SAR)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同时筛选抗病品种也是防治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利用NEST-PCR技术检测哈密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菌悬液和种子提取液的带菌量,检测的灵敏度分别是:2.6χ100cfu/ml和2.6χ103cfu/ml,分别比常规特异性引物PCR提高了10000和1000倍;NEST-PCR对新疆不同来源的西瓜和哈密瓜种子的检测结果表明:目前新疆生产的哈密瓜种子带菌率比西瓜高,检出率高达73.3%,而西瓜种子基本上不带细菌性果斑病菌。运用NEST-PCR检测细菌性果斑病菌比常规PCR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利用诱导因子诱导植物自身产生抗病性是一种防治病害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新方法。不同浓度的BTH和硅酸诱导2天和4天后接种病原菌,BTH(90ug/ml)和硅酸(0.9%)诱导4天后,接种病原菌的相对防效最好,分别是63%和40%。诱导剂BTH和硅酸诱导哈密瓜幼苗并接种细菌性果斑病菌表明:无论接种与否,都能使哈密瓜叶片中POD、PPO、PAL活性升高。且BTH诱导效果要高于硅酸的效果。POD的PAGE的结果显示:BTH和硅酸诱导2天后POD酶的活性迅速升高,并且在量上有一定的积累。通过苗期室内喷雾接种法,对新疆主要的15个哈密瓜品种或品系、2个籽瓜及15个西瓜品种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显示:待测的所有哈密瓜、籽瓜和西瓜品种或品系在发病程度上虽有明显的差别,但均不抗病,其病情指数都在40以上。西瓜和籽瓜的抗病性较哈密瓜要强;品种的染色体的倍型和生育期与抗病性也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文章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思品教学中的渗透策略进行探究,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材内容,采用多学科联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互动教育以及引导和
情感教学是一种很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情感教学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接受学习内容,能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因为学习的枯燥和无聊而排斥学习.因为情感教学能够在教学
体育效率课堂是指课堂上有限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课堂.要求教师使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对于各种体育技巧和技能能够进行准确的解释和演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更
本文着力探究如何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力.
通过二十多种市售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在桑树上的试验,初步筛选出一种复配的植物生长抑制剂——杀梢灵,用于桑树控梢的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喷浓度为400倍液(635.5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