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上海户籍制度的建立与变迁研究(1949-2015)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十三五”规划布局的全面展开,户籍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再次被推到了突出位置。上海作为流动人口的主要输入地,一直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沿阵地。通过对1949年至2015年上海户籍制度变迁过程的梳理回顾,基于新制度主义“供给-需求”分析框架,侧重从制度需求角度研究上海户籍制度的变迁动力,同时对户籍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环境、路径选择、政策手段以及变迁结果进行分析,力求为未来的上海户籍改革提供参考。  1949年-1977年期间是上海户籍制度重建和固化的过程,户籍制度是“全能主义”政府采用“算计的路径”,为实现自己的权利目标或者满足政治利益而采取的制度手段。户籍制度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于社会秩序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资源配置起到了秩序重构的作用。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在国民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传统户籍制度的超稳定性和滞后性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人口管理理念和方式不能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成为了户籍改革的推动力量。  1978年后上海户籍制度逐渐进入改革调整期,对外来人口入户的准入机制上经历了户口指标制、蓝印户口制、引进人才居住证制到2013年开始实施的居住证积分制。政府作为户籍制度的变迁主体在制度变迁路径选择上采用了强制性变迁,户籍制度的高度复杂性和集合性使得上海户籍制度改革呈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入户条件设置一直面向“社会精英”人群,普通劳动者的入户渠道极其狭窄。为此,在考虑上海市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及政府财政支出负担的前提下,基于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适当放宽落户限制,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福利分配制度来逐步剥离粘附在城市户口上的“户口利益”,使户籍管理回归到统计人口信息的职能上来。
其他文献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了几十年,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农村老年群体,年轻的时候曾为我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遭遇了深刻的变化。一些民间艺术品种正濒临消亡,一些民间艺术的创作主
随着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大量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受到了严重影响,“返乡农民工”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在返乡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因重视血缘、亲缘和地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上海建设步伐加快,外来人口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两地婚姻的趋势日趋明显,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提出挑战。具体到外来媳妇,虽然目前针对外来媳妇的服务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相关
人体图像分割作为人体行为理解和分析的基础,对分割的准确度及实时性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人体图像分割的方法大多只能保证其中一项指标,使得人体图像分割在实际应用上受到很
学位
近二三十年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极为引人瞩目的现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涵盖了诸多的社会发展领域,几乎涉及公众生活的各个层面。在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由“个体流动”发展到“整体迁移”,家庭化已成为人口流动的一个主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更加严峻,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三个新特征。随着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结构日趋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