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研究——以普陀区TP镇为例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m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以家庭形式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流动由“个体流动”发展到“整体迁移”,家庭化已成为人口流动的一个主要特征。作为流动人口家庭化的一个主要动因,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在流动人口子女教育中,家庭教育是较为关键和基础的.而作为家庭教育中较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动人口的家庭教养也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概括了流动人口家庭现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论述了流动人口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式的类型。在流动人口的教养观念中,传统的观念仍是占有主导地位,而现代教养观念也在流动人口家庭中产生并得到加深。在本文的研究中,按照要求和反应的不同内容,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专制型、忽视型和顺其自然型。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本文选择此项研究问题的缘由;其次是讨论了本文中出现的几个重要基本概念;最后是有关本文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准确、更真实的探讨流动人口的教养方式,本文采用了定性研究的方法。第二章是文献研究,主要回顾了国内外有关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成果,在回顾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以往研究给予了个人评价。第三章是介绍流动人口的家庭现状,主要包括人口构成、父母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家长职业。第四章讨论了流动人口的教养观念,对当前所存在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教养观念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分析。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探讨流动人口的教养方式类型,根据要求和反应的不同,共分为民主型、专制型、忽视型和顺其自然型。第六章是本文的讨论和结论,首先是加强对流动人口家庭教养方式的深化认识,其次是通过本文的研究提出了有关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养方式的几点结论,最后是提出了一些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前,有关社会网络研究中以趣缘形式为依托构筑的社会网络研究相对受到忽略,而有组织的正面的趣缘形式培育的社会网络结构能够主动创造机会建立横向的社会联系,保证社会的“有机
社会救助(Social Assistance)是一个国家杜会保障体系的“稳定器”和“安全网”,它所提供的是最基础层次上的保障。我国约有六千多万残疾人。残疾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社会
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实行了几十年,深刻的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是我国人口政策的一个始料未及的结果。农村老年群体,年轻的时候曾为我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使民间艺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遭遇了深刻的变化。一些民间艺术品种正濒临消亡,一些民间艺术的创作主
随着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蔓延,大量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受到了严重影响,“返乡农民工”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在返乡农民工就业过程中,因重视血缘、亲缘和地
学位
近年来随着上海建设步伐加快,外来人口的现象也比较突出,两地婚姻的趋势日趋明显,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提出挑战。具体到外来媳妇,虽然目前针对外来媳妇的服务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相关
人体图像分割作为人体行为理解和分析的基础,对分割的准确度及实时性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人体图像分割的方法大多只能保证其中一项指标,使得人体图像分割在实际应用上受到很
学位
近二三十年来,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际上一个极为引人瞩目的现象,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国际非政府组织,活动涵盖了诸多的社会发展领域,几乎涉及公众生活的各个层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