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女性剧作情感抒写研究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wangzh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明清女性剧作家的剧作情感抒写。女性剧作的情感抒写,是指女性剧作家通过戏曲创作来展现自己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状态,流露出一定的自我觉醒意识,并且与男性剧作家的创作相比,女性剧作家在思想和手法上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本论文重点选取明末、清初、清中叶的四位女性剧作家——叶小纨、王筠、吴藻、何佩珠的四部作品作为研究中心,结合作者个人经历、诗词文创作状况及时代背景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微妙差异,并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与相近时期内的有相似主题或创作手法的男剧作家的戏曲作品进行了比较。另外,还对其他部分女性剧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简要分析。通过研究旨在进一步探寻明清女性剧作家的情感世界、把握女性戏曲创作的发展脉络,以及她们在表达女性主体意识时所运用的独特方式。第一章从宏观上介绍明清女性写作的背景。笔者认为此背景主要是妇女观的改变和才女文化的繁荣。明清时期许多进步的男性文人开始关注女性生存境遇、肯定女性的才能、呼吁男女平等,这些思想和做法都或多或少地动摇了传统妇女观,为才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机会。才女文化的繁荣除了进步男性文人的支持外,还得益于家庭的支持、出版业的发展、才女的个人生活经历和女性主体意识的加强,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更多的女性进行戏曲创作。第二章研究叶小纨、王筠、吴藻、何佩珠的生平、诗词及她们的代表作——《鸳鸯梦》、《繁华梦》、《乔影》、《梨花梦》的创作背景。研究女性剧作家的生平和诗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她们的戏曲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意蕴。第三章讨论叶小纨的《鸳鸯梦》。《鸳鸯梦》作为现存第一部完整的由女性剧作家创作的作品,已经呈现出女性借戏曲进行自我抒写和自我表达的特征,但其所表现的女性主体意识是非常朦胧的,尚停留在对命运的无意识探寻的层面。第四章通过王筠的《繁华梦》、吴藻的《乔影》、及何佩珠的《梨花梦》看女性剧作抒写的进一步发展。《繁华梦》与《乔影》是才女理想的明确表达,而《梨花梦》则上升到对女性生命欲望的思索。由《鸳鸯梦》到《繁华梦》和《乔影》,再到《梨花梦》,女性剧作家在戏曲作品中的自我抒写所关注的层面越来越广阔和深入,其所呈现出的主体意识也越来越明晰。第五章将前面分析的四部作品与相近时期内有相似主题或创作手法的男性剧作家的作品进行比较。《鸳鸯梦》、《梨花梦》与《牡丹亭》都是以梦写情,《繁华梦》与《邯郸梦》都是以梦写理想,《雌木兰》、《女状元》与《乔影》都有“易装”情节。通过比较,可以总结出女性剧作家的创作或多或少地受了男性剧作家的影响,但又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女性自我情感抒写的特征。第六章选取明清女性剧作家的其他剧作进行分析,旨在横向上更加广阔地了解女性剧作家的情感世界和创作特征。笔者将其归为两类**婚姻爱情类和社会现实类,前者选取王筠的《全福记》、吴兰徵的《绛蘅秋》、刘清韵的《鸳鸯梦》进行分析,后者选取刘清韵的《望洋叹》和赢宗季女的《六月霜》进行分析。最后的结论总结了明清女性剧作家的创作特点,并由本论文引申出了其他相关的尚待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含磷氮超支化聚合物(HBP)在实现阻燃体系的组分高分子量化、耐持久性和环境友好型方面极具潜质,然而,迄今它们离工业化阻燃应用的距离还很远,主要是因为尚无成熟的批量化生产
本一回从“千里之外,芥斗之微”的一个“小小人家”刘姥姥另起头绪,故事中的王成为曾经帮过李煦山东昌邑家族堂弟姜焞、姜煌买田地打官司的陈世安,刘姥姥初入荣国府实为神来
应用型法律职业人才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诊所法律教育课程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有巨大优势。目前,诊所法律教育课程定位不明确,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是未来高校法学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高等农业院校培养面对“三农”的卓越法律人才,是促进新农村发展,实现依法治农的关键力量。在界定卓越法律人才内涵的
根据“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分类教育的目标,财经院校的法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有别于综合类大学的法律院系、专业性政法类院校,应致力于培养具有财经技能特长的“复合型
随着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日益突显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为了提高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应当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问题原因,找出村级财
文章在对卓越法律人才和民族地区高校法学教育的定位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民族高校卓越法律人才教育的定位进行了分析,认为立足西部、具有法制信仰、保持中国立场、具有国际视
歌剧不仅需要传承,更多的是发扬广大。狄安娜·达姆娆正是通过自己对歌剧表演的完美诠释,又一次把歌剧带入新的高度,从她那投入、到位的表演,华丽的音色,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
苏教版教材以其精美的图文,紧扣时代发展脉博的编排理念,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等优点,受到众多老师的青睐。在一到六年级的教材中,明确以父亲形象出现的课文共6篇:
殷卜辞以“出虹”为灾祸之兆。出虹可以影响收成,造成祸患,这与《诗经》所谓“(?)(?)在东,莫之敢指”是一致的。甲骨文“虹”字并不起源于拱桥或玉璜之形,而是双首的龙形。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