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O基纳米多孔薄膜的可控制备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u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已经成为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电致变色材料具有低耗、高效、环境友好和智能化等特点,是一种能够改变人类利用太阳能方式的新型智能材料。由电致变色材料制成的智能窗可以通过调节控制光的透过率和热辐射,更充分地利用阳光,有效控制建筑物内部的能量交换,实现减少能耗,降低照明和温控费用的目的,在智能建筑、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无限的应用前景。在众多电致变色材料中,NiO由于变色效率高,光谱调节范围大,资源丰富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而成为最受关注的阳极电致变色材料。然而,由于较低的变色速率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NiO电致变色薄膜的商业化应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本文的宗旨即是通过掺杂和复合化设计加快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进而提高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本文采用单一或相结合的化学浴沉积和水热合成法成功地在FTO导电玻璃基底上制备了纳米多孔的Co掺杂NiO纳米片阵列薄膜及SnO2@NiO核壳纳米片阵列薄膜,并研究了其电致变色性能。通过一步化学浴沉积法在FTO基底上制备了具有减反射能力的Co掺杂NiO纳米片阵列结构薄膜。Co的掺杂显著影响了化学浴沉积过程中NiO薄膜的生长,与未掺杂的NiO相比,适量Co(1%)掺杂的NiO薄膜展现出更为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例如更大的光谱调制范围(88.3%,550nm处),更快的电致变色速度率(3.4s和5.4s),更高的着色效率(47.7 cm2 C-1),以及更好的循环稳定性。电致变色性能的提高可以归因于Co掺杂后较低的结晶度,统一倾斜的纳米片阵列结构以及较高的电导率。由此可见,适量的Co掺杂能够促进NiO基电致变色薄膜的商业化应用。通过结合简单高效的水热法和化学浴沉积法在FTO导电基底上直接生长制备了SnO2@NiO核壳纳米片阵列结构薄膜。这种等级多孔的核壳结构是由SnO2纳米片支撑核和NiO多晶纳米片外壳两部分组成。这种SnO2@NiO薄膜呈现出突出的电致变色性能,包括大的光谱调制范围(85.3%,550 nm处),快的变色速率(1.7s和2.4s),高的着色效率(43.8 cm2 C-1),良好的循环性能。值得注意的是,这种SnO2@NiO核壳纳米片阵列薄膜展现出持久的记忆效应,在商业化应用中这种记忆效应有利于节约能耗。增强的电致变色性能可以归功于其独特的核壳结构,这种结构可以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调节应力,提供大量的活性位点和快速的离子转移扩散通道。
其他文献
介绍了我国第一台探测闪电的空间光学遥感仪器——风云四号(FY-4)卫星装载的闪电成像仪的设计与实现。给出了空间光学闪电探测原理。FY-4A星闪电成像仪采用小F数透射光学系统
摘要:教师微实证研究,是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在小范围内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研究方法开展周期相对短、基于事实和证据的微型研究。引导教师开展微实证研究,以不让教师畏惧为出发点,引领教师在公共的研究平台上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并在尝试中学会研究。  关键词:教师研究微实证研究操作  一线教师开展的针对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各类问题的研究,我们称之为教师研究。教师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发现教
<正>进入Web2.0时代,社会化媒体发展迅速,在深刻改变旧有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塑造了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格局。传播环境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了也影响了舆论的发展,社会化
讨论了原位聚合法制备有机多孔高聚物PLOT柱中毛细管半径r,反应液浓度C及涂层厚度ds的关系,并通过实验建立了一个计算涂层厚度ds的经验公式。
目的对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择该院接收救治的10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划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个组别均为50例患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
目的:探讨髓过氧化物酶特异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PO-ANCA)在系统性硬化症(SS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IF)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98例SSc患者血清中ANCA水平,并从中
选取无锡市艾鲁特国际击剑培训中心的连锁经营模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艾鲁特国际击剑培训中心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包括:艾鲁
在参考氢键作用能随流动相组成改变的情况下,重新推导了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进而得到液相色谱保留值方程系数与分子微观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分子母体结构相同条件下,提出采用五个
通过正交设计实验方法优化了新型微填充柱-毛细管柱色谱操作条件,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察了操作条件与柱效的相关程序,对实验能起一定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