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科技文化遗产及其展陈研究——以青铜器、漆器和纺织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78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与文化融合”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的新趋势,以科技为导向的自然科学需要人文精神的烘托,以文化为核心的人文科学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湖北省科技新馆的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如火如荼的展开着,湖北科技新馆荆楚特色科技分馆是集中展示楚国科技的科博展馆。本文以荆楚特色科技馆的建立为契机,结合楚国科技发展史的相关文献记载,力求通过对楚国科技文化遗产中青铜器制作、漆器制作和纺织制造三个领域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现代科技馆建设的相关理论对这三个行业可展陈的科技文化遗产进行研究,试图在历史背景中展现楚国科技成果的魅力,让人们在历史情境中体验楚国科技的科学原理和技术过程,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科技博物馆。  本文除去绪论和结语以及考察报告以后,正文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以楚国青铜器手工业为研究内容,涉及到铜的采集、冶炼和青铜铸造工艺三个方面,其中侧重探究青铜铸造工艺的技法和原理。第二部分对楚国漆器制作技术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探析,从油漆的制作到漆器制胎技术,再到髹饰工艺无所不包,综合了漆器的工艺制作全过程。第三部分是针对楚国丝织刺绣工艺的研究,着重分析了楚国丝织品的原材料加工技术,丝织品种类,织机的装造与应用技术,以及刺绣工艺。第四部分是楚国科技展陈研究部分,结合现代科技馆建设理念和展示方法,探讨楚国科技文化遗产的展示方案,凸显其当代价值。
其他文献
电影《武训传》批判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政治历史原因,其中,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识发生偏差,是最重要的思想原因。对电影《武训传》批判运动的研究,要放在一个宏观的历史情境
作为一名政治生涯跨越晚清王朝、民国北京政府、民国南京政府、新中国四个重大历史阶段的政治人物,颜惠庆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 颜惠庆出身于基督教家庭,自
目前对明代通政司的研究非常薄弱,尚未见到专门的研究论著。这一研究局面与该衙门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早期)很不相称。明代通政司值得研究。 洪武时期,朱元璋通过设立通政司等
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口本身的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本质。不论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还是人口本身的再生产,都需要借助自然生态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才能进行,因此自然生态环境
20世纪40年代末,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统治中国28年的国民党政权被共产党建立的新政权替代了。当时国民党是中国的第一大党,执掌着国家政权;而共产党在1921年建党时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