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联动双循环促进价值链地位重塑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审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roc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响应党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的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贸易视角出发,基于国际经验,探讨内外联动双循环影响价值链地位重塑的一般性规律。全文按照“特征事实——理论分析——实证检验”的基本分析框架展开。在特征事实方面,通过散点图拟合和相关系数法初步探究内外联动双循环与价值链地位重塑的关系。在理论分析方面,阐释内外联动双循环的本质内涵及其对实现一国价值链地位重塑的作用,刻画这一作用的机制,并针对不同经济体量的国别差异性做了探讨。在指标构建方面,本文构建了度量内外联动双循环的指标;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价值链地位重塑;依据世界投入产出表(WIOD)分别测度了内外循环对本土供给能力的拉动作用。在实证检验方面,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理论分析的结果。结果表明:第一,内外联动双循环有利于实现一国价值链地位重塑,且随着本土供给能力提高,该促进作用逐渐变大。第二,内外联动双循环可以通过提高本土供给能力实现一国价值链地位重塑,进一步可细分为内循环动力机制和外循环动力机制。即内外联动的双循环可以分别通过内循环拉动本土供给能力提升和通过外循环拉动本土供给能力提升这一双向作用机制来实现一国价值链重塑。第三,内外联动双循环在不同经济体量国家都有利于实现价值链地位重塑,其中,对于经济大国而言内循环动力机制强于外循环动力机制,对于经济小国而言外循环动力机制强于内循环动力机制本文摆脱“中国特例”困境,从国际经验视角,探析内外联动双循环影响价值链地位的一般性规律,从双循环内外联动视角夯实了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基础,对“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国大国内需市场优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我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发展的新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促进社会形成畅通无阻的经济循环,就必须提升生产要素的配置效能,以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集聚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言意义非凡。本文首先梳理了产业集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文献,在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产业集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进行说明。接着,运用区位熵对我国30个省市区2008年
学位
自“走出去”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跨国并购就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在跨国并购活动中,区位选择作为重要的战略决策,直接影响了投资的风险与成败。研究影响跨国并购区位选择的因素以及相应的对策对于促进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就是因素之一。目前,在对外投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有大量并购交易发生在政治局势动荡、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和地
学位
智慧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放大镜和加速器,城市的承载力、功能性和智慧化程度要随城市规模扩张而优化升级。与智慧城市一同成为十九大报告和十四五规划新亮点的,还有数字新基建一词。数字新基建既是智慧城市政策成功落地的关键要素,又是城市智慧化推进与应用所催生的产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以5G、AI为代表的数字新基建也呈现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能够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助力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育经济新发展点。要形成国内国际彼
学位
“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这类发展中国家积极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战略意图,但在贸易开放能否促进国内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上并没有达成共识。尤其中国长期受制于“体外循环”式贸易开放,如今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给这种贸易开放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制度改革和经济的良性增长是否仍然依赖于脱离本土经济的贸易开放方式值得探究。本文从贸易开放方式的新角度,基于中国目前的外贸发展现实和国际经验分析,探究贸易开放对国内制度改革产生的
学位
作为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中国开放发展新阶段下的重要开放战略转型,“一带一路”倡议被寄予推动经济全球化新发展尤其是重构全球价值链的厚望,而中国能否在推动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中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从以往单一“引进来”的发展模式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并重模式转变。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中国走出去的重要抓手,对发展模式的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促进效应及其机
学位
中国作为当前世界出口规模第一大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实现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如何改变由传统出口增长模式带来的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问题、提升我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成为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试图从政府补贴的视角出发对如上问题进行初步探究。本文在理论分析政府补贴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理基础上,用企业层面数据实证检验政府补贴对出口产品质量
学位
对外贸易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三大动力之一,近年来在国内外环境出现巨大变动背景下,其稳定增长已受到了相应挑战与压制。而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于实现稳定外贸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有关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本文的研究意义、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并对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类,现有文献有关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聚焦于传统沿线国家,且对其中的政策机制没有得以系统的说明。鉴于此
学位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成为国家(地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经济地理格局的演变产生了深刻影响。根据马歇尔古典区位经济理论,传统经济前提下,企业由于“冰山运输成本”的存在,在区位选择时倾向于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当区际“冰山运输成本”与区内拥挤成本对比关系动态变化时,企业区位选择不断变化,经济地理格局出现不断重塑的局面。数字经济的集聚与扩散呈现不同于传统经济的机理,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降低了区际“冰山运输成
学位
随着中国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加上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国每年受到的反倾销制裁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反倾销制裁是我国出口企业当前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必须面临的严峻考验。国外对华反倾销制裁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受到广泛关注,不过已有相关文献大多局限于宏观和行业层面的分析。为了弥补已有文献的不足,本文从微观企业视角出发,对反倾销涉案出口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与企业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低成本优势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经济规模和出口质量上取得了极大的增长和进步。但是进入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造成高精尖产品中国内增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很大程度上将造成市场循环梗阻,制约出口贸易发展。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活动逐渐由以制造为中心转向以服务为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能够渗透进制造业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引领制造业的行业升
学位